出自唐代元稹《解秋十首》:
清晨颒寒水,動搖襟袖輕。
翳翳林上葉,不知秋暗生。
回悲鏡中發(fā),華白三四莖。
豈無滿頭黑,念此衰已萌。
微霜才結(jié)露,翔鳩初變鷹。
無乃天地意,使之行小懲。
鴟鸮誠可惡,蔽日有高鵬。
舍大以擒細,我心終不能。
往歲學仙侶,各在無何鄉(xiāng)。
同時騖名者,次第鹓鷺行。
而我兩不遂,三十鬢添霜。
日暮江上立,蟬鳴楓樹黃。
后伏火猶在,先秋蟬已多。
云色日夜白,驕陽能幾何。
壤隙漏江海,忽微成網(wǎng)羅。
勿言時不至,但恐歲蹉跎。
新月才到地,輕河如泛云。
螢飛高下火,樹影參差文。
露簟有微潤,清香時暗焚。
夜閑心寂默,洞庭無垢氛。
霽麗床前影,飄蕭簾外竹。
簟涼朝睡重,夢覺茶香熟。
親烹園內(nèi)葵,憑買家家曲。
釀酒并毓蔬,人來有棋局。
寒竹秋雨重,凌霄晚花落。
低回翠玉梢,散亂梔黃萼。
顏色有殊異,風霜無好惡。
年年百草芳,畢意同蕭索。
春非我獨春,秋非我獨秋。
豈念百草死,但念霜滿頭。
頭白古所同,胡為坐煩憂。
茫茫百年內(nèi),處身良未休。
西風冷衾簟,展轉(zhuǎn)布華茵。
來者承玉體,去者流芳塵。
適意丑為好,及時疏亦親。
衰周仲尼出,無乃為妖人。
漠漠江面燒,微微楓樹煙。
今日復今夕,秋懷方浩然。
況我頭上發(fā),衰白不待年。
我懷有時極,此意何由詮。
注釋參考
顏色
顏色 (yánsè) 色彩。光的各種現(xiàn)象(例如紅色、棕色、桃紅色、灰色、綠色、藍色和白色等),或使人們得以區(qū)分在大小、形狀或結(jié)構(gòu)等方面完全相同的物體的視覺或知覺現(xiàn)象 colour 指顯示給人看的利害的臉色 countenance;facial expression 顏色不少變?!鳌?張溥《五人墓碑記》 指顏料或染料 pigment;dyestuff 為顏料所染成的色彩或色澤 tincture 他的衣服上滿都是那種顏色的染料 女子的姿色 good looks 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宮粉黛無顏色?!啤?白居易《長恨歌》殊異
殊異 (shūyì) 極不相同;差異極大 different 由于掌握材料的不同,研究方法的殊異,這兩位學者得出的結(jié)論不一樣 特殊;特異 unusual 殊異的事跡風霜
風霜 (fēngshuāng) 在有冷空氣吹來的地區(qū)出現(xiàn)的一種氣霜 wind frost 比喻旅途上或生活中所經(jīng)歷的艱難困苦 hardships 久經(jīng)風霜好惡
好惡 (hào-wù) 偏好;喜好 taste;likes and dislikes 翻譯時不應(yīng)根據(jù)自己的好惡改變原文的意思元稹名句,解秋十首名句。注釋由系統(tǒng)生成,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