帶月涉溪水,過山聞寺鐘
出自宋代梅堯臣《送達(dá)觀禪師歸隱靜寺古律二首》:
栗林霜下熟,歸摘御窮冬。
帶月涉溪水,過山聞寺鐘。
未嫌云衲濕,已喜野人逢。
且莫似杯渡,滄波無去蹤。
注釋參考
帶月
謂披戴月色。 晉 陶潛 《歸園田居》詩之三:“晨興理荒穢,帶月荷鋤歸?!?唐 劉長卿 《送張十八歸桐廬》詩:“歸人乘野艇,帶月過江村。” 明 楊慎 《伯勞吟》:“村婦侵星提甕汲,山農(nóng)帶月架犂耕?!?/p>
溪水
指從山里流出來的水流?!度龂尽侵尽ぶ旎競鳌罚骸俺峭庥邢?,去城一里所,廣三十餘丈,深者八九尺,淺者半之,諸軍勒兵渡去, 桓 自斷后。” 唐 王建 《贈(zèng)華州鄭大夫》詩:“ 少華 山云當(dāng)驛起,小敷溪水入城流?!?丁玲 《夢珂》:“從山頂流下許多條溪水,又清,又亮,又甜?!?/p>
過山
宋 人稱美佳釀之名。 宋 灌圃耐得翁 《都城紀(jì)勝·酒肆》:“酒閣名為廳院,若樓上則又或名為山,一山、二山、三山之類。牌額寫過山,非特有山,謂酒力高遠(yuǎn)也?!?宋 吳自牧 《夢粱錄·酒肆》:“若酒力高美者,牌額賣過山之名,其言一山、二山、三山之類是也。”
梅堯臣名句,送達(dá)觀禪師歸隱靜寺古律二首名句。注釋由系統(tǒng)生成,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