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唐代貫休《遇道者》:
鶴骨松筋風貌殊,不言名姓絕榮枯。
尋常藜杖九衢里,莫是商山一皓無。
身帶煙霞游汗漫,藥兼神鬼在葫蘆。
只應張果支公輩,時復相逢醉海隅。
注釋參考
張果
亦稱“ 張果老 ”。 唐 方士,隱居 中條山 ,自言生于 堯 時。他常倒騎白驢,日行數(shù)萬里,休息時即將驢折迭起來,藏于巾箱之中。 開元 間, 玄宗 遣使迎入京師,賜銀青光祿大夫,號 通玄先生 。世傳為八仙之一。其事最早見于《明皇雜錄》,新、舊《唐書》均有傳,列方技類。 唐 李肇 《唐國史補》卷上:“ 天寳 末,有人于 汾 晉 間古墓穴中,得所賜敕書手詔衣服進之,乃知其異?!?宋 陳亮 《又甲辰秋書》:“ 張果老 下驢兒豈復堪作推磨用!” 清 趙翼 《八仙》詩:“ 韓湘 、 張果 、 呂洞賓 ,此外載籍無其人?!?/p>
支公
(1).即 晉 高僧 支遁 。字 道林 ,時人也稱為“林公”。 河內 林慮 人,一說 陳留 人。精研《莊子》與《維摩經》,擅清談。當時名流 謝安 、 王羲之 等均與為友。 南朝 宋 劉義慶 《世說新語·言語》:“ 支道林 常養(yǎng)數(shù)匹馬?!?余嘉錫 箋疏:“《建康實録》八引《許玄度集》曰:‘ 遁 字 道林 ,常隱 剡東山 ,不游人事,好養(yǎng)鷹馬,而不乘放,人或譏之, 遁 曰:“貧道愛其神駿。”’” 明 高啟 《南峰寺》詩:“懸燈照靜室,一禮 支公 影?!?/p>
(2).泛稱高僧。 唐 李白 《將游衡岳過漢陽雙松亭留別族弟浮屠談皓》詩:“卓絶道門秀,談玄乃 支公 ?!?宋 蘇軾 《書辨才白雪堂壁》詩:“不辭清曉叩松扉,卻值 支公 久不歸?!?/p>
時復
猶時常。 南朝 宋 劉義慶 《世說新語·品藻》:“不才時復託懷玄勝,遠詠 老 莊 。” 唐 杜甫 《溪上》詩:“ 西江 使船至,時復問京華?!?/p>
相逢
相逢 (xiāngféng) 彼此遇見;會見 come across 偶然相逢海隅
海隅 (hǎiyú) 臨海的一定區(qū)域 coastal areas貫休名句,遇道者名句。注釋由系統(tǒng)生成,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