底力將排難,何顏用解嘲
出自唐代皮日休《新秋言懷寄魯望三十韻》:
新秋入破宅,疏淡若平郊。
戶牖深如窟,詩書亂似巢。
移床驚蟋蟀,拂匣動蟏蛸。
靜把泉華掬,閑拈乳管敲。
檜身渾個矮,石面得能幽頁。
小桂如拳葉,新松似手梢。
鶴鳴轉(zhuǎn)清角,鶻下?lián)浣痼n。
合藥還慵服,為文亦懶抄。
煩心入夜醒,疾首帶涼抓。
杉葉尖如鏃,藤絲韌似鞘。
僨田含紫芋,低蔓隱青匏。
老柏渾如疥,陰苔忽似膠。
王余落敗塹,胡孟入空庖。
度日忘冠帶,經(jīng)時憶酒肴。
有心同木偶,無舌并金鐃。
興欲添玄測,狂將換易爻。
達人唯落落,俗士自譊譊。
底力將排難,何顏用解嘲。
欲銷毀后骨,空轉(zhuǎn)坐來胞。
猶豫應難抱,狐疑不易包。
等閑逢毒蠚,容易遇咆哮。
時事方千蝎,公途正二崤。
名微甘世棄,性拙任時拋。
白日須投分,青云合定交。
仕應同五柳,歸莫舍三茅。
澗鹿從來去,煙蘿任溷殽。
狙公鬧后戲,云母病來摷。
從此居方丈,終非競斗筲。
道窮應鬼遣,性拙必天教。
無限疏慵事,憑君解一瓟。
注釋參考
底力
致力;盡力?!段倪x·陸機<演連珠>之二》:“故明主程才以效業(yè),貞臣底力而辭豐?!?李善 注引 三國 魏 王肅 《尚書注》:“底,致也。”
排難
(1).排除危難。 漢 王充 《論衡·答佞》:“ 儀 秦 ,排難之人也,處擾攘之世,行揣摩之術。” 三國 魏 劉劭 《人物志·英雄》:“雄,以其力服眾,以其勇排難。” 唐 柳宗元 《為崔中正賀平李懷光表》:“陛下但嘉其排難,不省其由,列為上公,命作元帥。” 宋 蘇軾 《新渡寺席上次韻送叔弼》:“多言雖數(shù)窮,微中或排難?!?/p>
(2).指調(diào)解糾紛。 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司文郎》:“ 王 力為排難,請另命佳題?!眳⒁姟?排難解紛 ”。
解嘲
[just to make oneself feel satisfired;offer an explanation to save one's own face] 受人嘲笑時自己找個理由辯解
人有嘲雄,以玄之尚白, 雄解之,號曰解嘲。—— 揚雄《解嘲》
自我解嘲
詳細解釋亦作“ 解謿 ”。因被人嘲笑而自作解釋?!稘h書·揚雄傳下》:“時 雄 方草《太玄》,有以自守,泊如也?;蛑?雄 以玄尚白,而 雄 解之,號曰《解謿》?!薄段倪x》作“解嘲”。 唐 司空圖 《寄薛起居》詩:“麤才自合無岐路,不破工夫漫解嘲?!?明 王錂 《尋親記·相逢》:“寫怨揮毫,不是逢人作解嘲?!?聞一多 《文學的歷史動向》:“太多‘詩’的詩,和所謂‘純詩’者,將來恐怕只能以一種類似解嘲與抱歉的姿態(tài),為極少數(shù)人存在著?!?/p>
皮日休名句,新秋言懷寄魯望三十韻名句。注釋由系統(tǒng)生成,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