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先秦 子思《中庸·第二十章》:
摘自《中庸·第二十章》
解釋:政事就像蘆葦一樣,完全取決于用什么人。要得到適用的人在于修養(yǎng)自己,修養(yǎng)自己在于遵循大道,遵循大道要從仁義做起。
原文摘要:
哀公問政。子曰:“文武之政,布在方策。其人存,則其政舉;其人亡,則其政息。人道敏政,地道敏樹。夫政也者,蒲盧也。故為政在人。取人以身。修身以道。修道以仁。仁者,人也,親親為大。義者,宜也,尊賢為大。親親之殺,尊賢之等,禮所生也。在下位,不獲乎上,民不可得而治矣。故君子,不可以不修身。思修身,不可以不事親。思事親,不可以不知人。思知人,不可以不知天。天下之達道五,所以行之者三,曰:君臣也、父子也、夫婦也、昆弟也、朋友之交也。五者,天下之達道也。知、仁、勇三者,天下之達德也。所以行之者一也。或生而知之;或?qū)W而知之;或困而知之:及其知之,一也?;虬捕兄?;或利而行之;或勉強而行之:及其成功,一也?!弊釉唬骸昂脤W(xué)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恥近乎
注釋參考
為政
(1).治理國家;執(zhí)掌國政?!对姟ば⊙拧す?jié)南山》:“不自為政,卒勞百姓?!薄蹲髠鳌ば辍罚骸办妒?晉侯 侈, 趙宣子 為政,驟諫而不入,故不競於 楚 ?!?北周 庾信 《周五聲調(diào)曲·商調(diào)曲一》:“ 有熊 為政,訪道於 容成 。” 宋 蘇軾 《朝辭赴定州論事狀》:“陛下為政九年,除執(zhí)政臺諫外,未嘗與羣臣接,然天下不以為非者,以謂垂簾之際,不得不爾也?!?清 姚鼐 《<左傳補注>序》:“ 魏獻子 合諸侯,干位之人,而述其為政之美,詞不恤其夸?!?/p>
(2).指執(zhí)政者?!秲x禮·大射》:“﹝司射﹞自阼階前曰:‘為政請射?!?鄭玄 注:“為政謂司馬也。司馬,政官,主射禮?!?/p>
(3).處理政事。 唐 宋之問 《送許州宋司馬赴任》詩:“當聞力為政,遙慰我心愁?!?唐 岑參 《冬宵家會餞李郎司兵赴同州》詩:“應(yīng)須力為政,聊慰此相思。” 清 錢泳 《履園叢話·舊聞·為政不相師友》:“公雖受知于 文端 ,而為政不相師友,一切聽從民便。”
(4).做主。《左傳·宣公二年》:“疇昔之羊,子為政;今日之事,我為政?!?宋 沉作喆 《寓簡》卷七:“蓋金微,不能為政,但隨氣所勝,革化而已?!?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公孫九娘》:“小娘子不肯自草草,得舅為政,方此意慊得?!?/p>
(5).作宮?!墩撜Z·為政》:“子奚不為政?” 唐 李公佐 《南柯太守傳》:“他日,妻謂生曰:‘子豈不思為政乎?’” 明 宋濂 《趙侯神道碑銘》:“士君子能建治功於隆平之日,而或不能保大節(jié)於危難之時,蓋為政以及物者易,而殺身以成仁者難。” 清 汪懋麟 《送勞書升之任黔中》詩之三:“時艱為政好,地逈得官閒?!?/p>
取人
選擇人。《史記·仲尼弟子列傳》:“ 孔子 聞之曰:‘吾以言取人,失之 宰予 ;以貌取人,失之 子羽 ?!?明 郎瑛 《七修類稿·義理一·世道》:“富貴易溺,道義難行,近惟科目取人,舉業(yè)日盛而經(jīng)學(xué)淺也。人心尤入於利,故賄賂公行而禮幣無,誌名太甚而史書非,諂諛日盛而風俗薄。”
修身
[cultivate one's moral character] 陶冶身心,涵養(yǎng)德性
修身養(yǎng)性
詳細解釋陶冶身心,涵養(yǎng)德性。儒家以修身為教育八條目之一。 唐 元稹 《授杜元穎戶部侍郎依前翰林學(xué)士制》:“慎獨以修身,推誠以事朕?!?魯迅 《南腔北調(diào)集·真假堂吉訶德》:“意思其實很明白,是要小百姓埋頭治心,多讀修身教科書?!眳㈤啞抖Y記·大學(xué)》。
修道
(1).猶行道,謂實踐某種原則或思想。《孫子·形》:“善用兵者,修道而保法,故能為勝敗之政。”《南史·袁粲傳》:“混其聲跡,晦其心用……修道遂志,終無得而稱焉?!?/p>
(2).特指道家修煉以求成仙。 漢 王充 《論衡·道虛》:“夫修道求仙,與憂職勤事不同?!?/p>
(3).指學(xué)習、實行宗教教義。 北齊 顏之推 《顏氏家訓(xùn)·歸心》:“一人修道,濟度幾許蒼生?免脫幾身罪累?幸熟思之!”《警世通言·金明池吳清逢愛愛》:“ 皇甫 真人已知斬妖劍不靈,自去入山修道去了?!?/p>
(4).遵循某種原則、規(guī)律。《管子·正世》:“今使人君行逆不修道,誅殺不以理,重賦斂,竭民財……財竭則不能無侵奪?!?/p>
子思名句,中庸·第二十章名句。注釋由系統(tǒng)生成,僅供參考
- 10飛盤盤飛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