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宋代方回《去萍草》:
童子攜竹器,摝去池中萍。
見魚故已佳,水底林巒青。
復(fù)呼荷鋤者,剃草汛我庭。
蛇蚓無留藏,行徑免露零。
劃穢致潔凈,撥翳生皛熒。
朗月明其摶,古鏡還精靈。
語寂理已會(huì),慮澹神自冥。
白發(fā)一老翁,兀然坐孤亭。
注釋參考
林巒
(1).樹林與峰巒。泛指山林。 南朝 齊 孔稚珪 《北山移文》:“望林巒而有失,顧草木而如喪?!?唐 王昌齡 《山行入涇州》詩:“林巒信回惑,白日落何處。” 宋 朱熹 《休庵》詩:“別嶺有精廬,林巒亦幽絶?!?明 皇甫沖 《維摩寺雨坐》詩:“林巒忽不見,但聞山澗響。” 清 汪懋麟 《送勞書升之任黔中》詩:“風(fēng)景憐殊俗,林巒想故關(guān)?!?/p>
(2).指隱居的地方。 唐 李白 《贈(zèng)參寥子》詩:“長(zhǎng)揖不受官,拂衣歸林巒?!?/p>
方回名句,去萍草名句。注釋由系統(tǒng)生成,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