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宋代劉克莊《遺編》:
短發(fā)蕭蕭老日侵,遺編未敢廢研尋。
薰蕕理欲迷通義,袞斧忠邪害恕心。
篤信圣賢常事左,稍知治亂每憂深。
人生有腹當(dāng)盛酒,誰(shuí)遣吾儕著古今。
注釋參考
薰蕕
香草和臭草。喻善惡、賢愚、好壞等。語(yǔ)本《左傳·僖公四年》:“一薰一蕕,十年尚猶有臭?!?杜預(yù) 注:“薰,香草;蕕,臭草。十年有臭,言善易消,惡難除。”《魏書·辛雄傳》:“今君子小人薰蕕不別,豈所謂賞善罰惡,殷勤隱恤者也?!?清 李漁 《奈何天·形變》:“人中魔怪,竟做了云中仙客,一般的桃柳三春,不枉我薰蕕半載。”
理欲
“天理人欲”的省稱。語(yǔ)出《禮記·樂記》:“人化物也者,滅天理而窮人欲者也。”按,后 宋 代理學(xué)家把“天理”解釋為封建的lun{1-1}理綱常,“人欲”解釋為人的生活欲望,并認(rèn)為二者不容并立?!端问贰り愬祩鳌罚骸?宓 天性剛毅,信道尤篤,嘗為《朱墨銘》,謂朱屬陽(yáng),墨屬陰,以驗(yàn)理欲分寸之多寡。” 清 紀(jì)昀 《閱微草堂筆記·灤陽(yáng)消夏錄四》:“辨論性天,剖析理欲。” 楊度 《梁氏<中國(guó)之武士道>敘》:“誠(chéng)以理欲交戰(zhàn)之際,必有一勝一敗?!?/p>
通義
(1).普遍適用的道理與法則?!睹献印る墓稀罚骸爸戊度苏呤橙?,治人者食於人,天下之通義也?!薄稘h書·張湯傳》:“夫襃有德,賞有功,古今之通義也?!?宋 蘇轍 《龍川別志》卷下:“將佐有敗,元帥必任其責(zé)。 諸葛亮 為大將軍, 馬謖 之?dāng)?,降右將軍。此古今通義也。” 清 李漁 《閑情偶寄·種植·木本》:“是花皆有正面,有反面,有側(cè)面,正面宜向陽(yáng),此種花通義也?!?/p>
(2).疏通大義。常用為書名,指概述性的著作,如:《bai{1*1}虎通義》;《文史通義》。
袞斧
謂褒貶。古代賜袞衣以示嘉獎(jiǎng),給斧鉞以示懲罰,故云。 宋 劉克莊 《沁園春·和吳尚書叔本》詞:“中朝里,看叔兮袞斧,伯也絲綸。”
忠邪
忠正與奸邪。 晉 殷仲文 《罪釁解尚書表》:“宜其極法,以判忠邪?!薄杜f唐書·李嶠傳》:“今忠邪既辨,具物惟新,賞罰倘乖,下人安勸?” 郭沫若 《屈原》第三幕:“哼,我是問心無(wú)愧,我是視死如歸,曲直忠邪,自有千秋的判斷?!?/p>
恕心
仁愛之心?!逗鬂h書·郭躬傳論》:“夫不喜於得情則恕心用,恕心用則可寄枉直矣?!?/p>
劉克莊名句,遺編名句。注釋由系統(tǒng)生成,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