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元代楊維楨《小臨海曲十首》:
日落洞庭波,吳娃蕩槳過。
道人吹鐵笛,風(fēng)浪夜來多。
道人鐵笛響,半入洞庭山。
天風(fēng)將一半,吹度白銀灣。
仙橘大如斗,浮之過洞庭。
江妃渾未識,喚作楚王萍。
??蛨笃媸?,青天火甕飛。
明朝雷澤底,新有落星磯。
網(wǎng)得珊瑚樹,移栽瑪瑙盆。
夜來風(fēng)雨橫,龍氣上珠根。
海上雙雷島,渾如滟滪堆。
乖龍拔山腳,飛渡海門來。
潮來神樹沒,潮歸已樹青。
云里天妃過,龍旗帶雨腥。
客入毛公洞,洞深人不還。
明年探禹穴,相見會稽山。
太液象圓海,金蓮夜夜開。
水中萬年月,照見昆明灰。
秦峰望東海,云氣常飄飄。
桑田明日事,奚用石為橋?
注釋參考
明年
明年 (míngnián) 今年的下一年 next year 越明年?!巍?范仲淹《岳陽樓記》 明年復(fù)攻趙?!妒酚洝ちH藺相如列傳》 明年陵降。——《漢書·李廣蘇建傳》禹穴
(1).相傳為 夏禹 的葬地。在今 浙江省 紹興 之 會稽山 。《史記·太史公自序》:“二十而南游 江 、 淮 ,上 會稽 ,探 禹穴 。” 裴骃 集解引 張晏 曰:“ 禹 巡狩至 會稽 而崩,因葬焉。上有孔穴,民閒云 禹 入此穴?!?南朝 宋 謝靈運 《游山》詩:“幸游 建德 鄉(xiāng),觀奇經(jīng) 禹穴 ?!?唐 李白 《越中秋懷》詩:“何必探 禹穴 ,逝將歸 蓬丘 ?!?/p>
(2).指 會稽 宛委山 。相傳 禹 于此得 黃帝 之書而復(fù)藏之。 唐 李白 《送二季之江東》詩:“ 禹穴 藏書地, 匡山 種杏田?!?王琦 注:“ 賀知章 《纂山記》曰: 黃帝 號 宛委穴 為 赤帝 陽明之府,於此藏書。 大禹 始於此穴得書,復(fù)於此穴藏之,人因謂之 禹穴 ?!?禹 于 宛委山 得 黃帝 金簡書之說,見《吳越春秋·越王無余外傳》。 宋 陸游 《秋雨初霽徙倚門外有作》詩:“前身已預(yù) 蘭亭 會,老眼曾窺 禹穴 書?!?清 王譽昌 《舟泊武林城外因憶新安會稽之勝賦呈確慶夫子志別》詩:“學(xué)溯 考亭 開霧障,書探 禹穴 破云封?!?/p>
(3).相傳為 夏禹 決 漢水 時的住處。在今 陜西省 旬陽縣 東?!洞笄逡唤y(tǒng)志·興安府·古跡》:“ 禹穴 在 洵陽縣 東一百三十里。高八尺,深九尺。旁鎸“禹穴”二字。穴右有泉,味甚清洌。世傳 禹 決 漢水 時居此?!?/p>
相見
相見 (xiāngjiàn) 彼此會面 meet 整個代表團在終點站與他們相見會稽
(1).山名。在 浙江省 紹興縣 東南。相傳 夏禹 大會諸侯于此計功,故名。一名 防山 ,又名 茅山 。《左傳·哀公元年》:“ 越子 以甲楯五千保于 會稽 。” 漢 袁康 《越絕書·外傳記越地傳》:“﹝ 禹 ﹞更名 茅山 曰 會稽 。”
(2).郡名。 秦 置,今 江蘇省 東部及 浙江省 西部地。《漢書·嚴助傳》:“ 嚴助 , 會稽 吳 人?!?南朝 宋 劉義慶 《世說新語·政事》:“ 賀太傅 作 吳郡 ,初不出門, 吳 中諸強族輕之,乃題府門云:‘ 會稽 雞,不能啼?!?清 吳偉業(yè) 《過朱買臣墓》詩:“ 翁子 窮經(jīng)不自貧, 會稽 連守拜為真。”
楊維楨名句,小臨海曲十首名句。注釋由系統(tǒng)生成,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