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宋代釋師范《言法華贊》:
褰裳而趨,或然而住。
咄咄書空,喃喃獨(dú)語。
盡語渠儂轉(zhuǎn)法華,知得身心在何處。
注釋參考
咄咄書空
《晉書·殷浩傳》載 殷浩 雖被黜放,口無怨言,但終日書空作“咄咄怪事”四字。后以“咄咄書空”形容失志、懊恨之態(tài)。 宋 王楙 《野客叢書·殷浩失望》:“ 浩 之出,不惟一事無立,而喪師辱國,殆有甚焉。朝野於是大失所望,削爵貶竄,固其宜也,而咄咄書空,不能自遣。” 清 張岱 《陶庵夢憶·包涵所》:“ 西湖 大家何所不有, 西子 有時亦貯金屋,‘咄咄書空’則窮措大耳。” 歐榘甲 《新廣東》五:“將來事成者出于他黨,則此私會必致有咄咄書空之恨矣?!?章炳麟 《梁園客》詩自注:“﹝ 梁鼎芬 ﹞既失志,有咄咄書空之感。去秋,遂因政變作符命數(shù)篇,詩以記之。”
喃喃
喃喃 (nánnán) 不停地小聲地說話或讀書聲 murmur獨(dú)語
獨(dú)語 (dúyǔ) 神志一般清醒而喃喃自語,見人語止。屬虛證。多由心氣虛,精不養(yǎng)神所致。見于癔病、老年性精神病等。也有人習(xí)慣獨(dú)語 soliloquy釋師范名句,言法華贊名句。注釋由系統(tǒng)生成,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