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宋代任希夷《假面鋪》:
圣朝久變文身俗,四海誰非革面人。
此他胡為名未改,猶勝酬偽必言真。
注釋參考
圣朝
[one's own royal court] 封建時代稱本朝
圣朝赦罪責功,棄瑕錄用。——南朝梁· 丘遲《與陳伯之書》
詳細解釋封建時代尊稱本朝。亦作為皇帝的代稱?!稘h書·兩龔傳》:“圣朝未嘗忘君,制作未定,待君為政,思聞所欲施行,以安海內。” 晉 李密 《陳情事表》:“逮奉圣期,沐浴清化?!?唐 岑參 《寄左省杜拾遺》詩:“圣朝無闕事,自覺諫書稀?!?明 何景明 《隴右行送徐少參》詩:“ 秦 日 長城 號塞垣, 漢 時故郡稱 天水 ,圣朝掃蕩無烽煙,射獵之地為桑田?!?清 曾國藩 《江寧府學記》:“今兵革已息,學校新立,更相與講明此義,上以佐圣朝匡直之教,下以闢異端而迪吉士?!?/p>
變文
(1).變換文詞。謂在行文中用不同的文詞以表達相同的意思?!对姟ば⊙拧Q鳴》“魚潛在淵” 鄭玄 箋:“良魚在淵?!?唐 孔穎達 疏:“不云大魚而云良魚者,以其喻善人,故變文稱良也。”
(2).文體名。簡稱“變”。 唐 五代 時期的一種說唱文學,內容原為佛經故事,后亦包括歷史故事、民間傳說等。如 敦煌 石窟中發(fā)現(xiàn)的《大目乾連冥間救母變文》、《伍子胥變文》等。近人所編《敦煌變文集》,輯錄較為詳備。
四海
四海 (sìhǎi) 指全國各地 the whole country 四海為家 將軍既帝室之胄,信義著于四海?!度龂尽ぶT葛亮傳》 大閹之亂,縉紳而能不易其志者,四海之大,有幾人歟?——明· 張溥《五人墓碑記》 指世界各地 the whole world 放之四海而皆準 豪放、豁達 unconstrained 老牛說:“真是大手筆,四海得很”革面
(1).謂改變臉色或態(tài)度?!兑住じ铩罚骸熬颖儯∪烁锩??!?王弼 注:“小人樂成則變面以順上也。” 孔穎達 疏:“小人革面者,小人處之但能變其顏面容色順上而已?!?晉 陸機 《漢高祖功臣頌》:“覩幾蟬蛻,悟主革面?!?宋 司馬光 《任守忠第三札子》:“往來革面,進退異辭?!?康有為 《上清帝第六書》:“令羣臣咸誓言上表,革面相從,于是國是定而議論一矣?!?/p>
(2).比喻徹底悔改。 晉 葛洪 《抱樸子·用刑》:“洗心而革面者,必若清波之滌輕塵。”《舊唐書·武宗紀》:“ 劉公直 、 安全慶 等各憑地險,屢抗王師,每肆悖言,罔懷革面。” 清 昭槤 《嘯亭雜錄·馬壯節(jié)公》:“今相國以臺司重臣,不能山險用奇,使彼畏威革面,惟知置酒高會,撻辱士卒,終將何物歸報天子?” 柳亞子 《題夏內史集》詩:“鴟梟革面化鸞皇, 禹 甸 堯 封舊土疆。”
(3).用皮革做的面子?!段簳趼搴顐鳌罚骸皹酚畜眢?,木槽革面而施九弦?!?/p>
任希夷名句,假面鋪名句。注釋由系統(tǒng)生成,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