難尋華表與豐碑,三尺墳臺山四圍
出自宋代仇遠(yuǎn)《拜霞嶼待制伯祖墓下》:
難尋華表與豐碑,三尺墳臺山四圍。
翁仲多年蒼佩剝,子孫寒食紙錢稀。
瘦藤拔地長蛇走,灌木維垣野鼠肥。
遠(yuǎn)也久違鄉(xiāng)族去,忍將椒酒酹斜暉。
注釋參考
華表
華表 (huábiǎo) 也稱“華表柱”。古代設(shè)在宮殿、陵墓等大建筑物前面做裝飾用的大石柱,柱身多雕刻龍鳳等圖案,上部橫插著雕花的石板 ornamental columns erected in front of palaces, tombs, etc.豐碑
豐碑 (fēngbēi) 高大的石碑,比喻不朽的杰作,偉大的功業(yè),有永久價(jià)值的證物或著名的事例,尤指值得記載或保存的藝術(shù)上或智慧上的成就 monument;(fig) monumental work 記德豐碑,所以垂名跡于不朽,樹風(fēng)聲于沒世?!端鍟钏貍鳌?h3>三尺三尺 (sānchǐ) 指劍,劍約長三尺,故以“三尺”為劍的代稱 sword 指法律。古時(shí)把法律條文寫在三尺長的竹簡上,故稱法律為“三尺法”,簡稱“三尺” laws and statutes written on three-foot bamboo strips 臧使者枉用三尺,以仇一言之憾?!鳌?高啟《書博雞者事》墳臺
墳前用以供放祭品之臺。 郭沫若 《虎符》第三幕:“那墳臺上有一把鋤頭,請你把它掩藏起來?!?/p>
四圍
四圍 (sìwéi) 四周;周圍 all around 在房子四圍遍植花草仇遠(yuǎn)名句,拜霞嶼待制伯祖墓下名句。注釋由系統(tǒng)生成,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