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宋代吳芾《再和》:
嗟我椎鈍姿,處世百不便。
性獨(dú)愛山水,固非嗜好偏。
本來山中人,家與青山連。
仕宦三十載,塵事雖滿前。
登臨興不減,佳處輒盤旋。
搜奇更深勝,往往窮游觀。
所恨坐艱窘,苦乏買山錢。
年來足憂患,杜門絕世緣。
百念俱不起,此心已休焉。
尚欲對山水,茅茨架短椽。
非為求安計,蓋守知足言。
如我百無似,自視仍闕然。
余生亦何幸,獲睹中興年。
賢能隨任使,熙運(yùn)逢周宣。
退量駑鈍姿,老去難加鞭。
有如不才木,偶未溝中捐。
寧復(fù)幾寒暑,白骨埋黃泉。
且趁此身健,飽食仍醉眠。
衣葛謝軒冕,杖藜守丘園。
朝躡登山屐,暮上泛湖船。
保真師古語,樂圣繼前賢。
有妻能執(zhí)爨,有兒能力田。
萬事不介意,過眼如云煙。
無榮亦無辱,庶以全吾天。
注釋參考
非為
(1).干不顧法紀(jì)或禮法的壞事。 元 無名氏 《陳州糶米》第二折:“貪贓壞法,飲酒非為?!?明 陶宗儀 《輟耕錄·鬼爺爺》:“然頗慎行止,不敢非為?!?/p>
(2).指違法或違反道德的壞事、壞行為?!端疂G傳》第三五回:“不孝逆子,做下非為。” 清 黃六鴻 《?;萑珪ば堂ね练c(diǎn)卯》:“爾宜躬先奉法以統(tǒng)一鄉(xiāng)之眾,以盡軌于法,稍有非為,惟爾總是問。”
(3).不顧法紀(jì)或禮法。 元 無名氏 《硃砂擔(dān)》第四折:“我癡心想望貞潔,你做事忒殺非為。”《二刻拍案驚奇》卷十三:“小人頗知禮法,極守本分的,怎敢干此非為之事。”
足言
謂用完美的文采夸飾言語?!蹲髠鳌は骞迥辍罚骸?仲尼 曰:‘《志》有之:“言以足志,文以足言?!辈谎裕l知其志?言之無文,行而不遠(yuǎn)。’” 陸德明 釋文:“足,將住反?!?漢 揚(yáng)雄 《法言·吾子》:“足言足容,德之藻矣?!?李軌 注:“足言,夸毗之辭?!?/p>
吳芾名句,再和名句。注釋由系統(tǒng)生成,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