灘上水濺濺,灘下石齒齒
出自宋代梅堯臣《讀范桐廬述嚴先生祠堂碑》:
二蛇志不同,相得榛莽里。
一蛇化為龍,一蛇化為雉。
龍飛上高衢,雉飛入深水。
為蜃自得宜,潛游滄海涘。
變化雖各殊,有道固終始。
光武與嚴陵,其義亦云爾。
所遇在草昧,既貴不為起。
翻然歸富春,曾不相助治。
至今存清芬,烜赫耀圖史。
人傳七里灘,昔日來釣此。
灘上水濺濺,灘下石齒齒。
其人不可見,其事清且美。
有客乘朱輪,徘徊想前軌。
著辭刻之碑,復(fù)使存厥祀。
欲以廉貪夫,又以立懦士。
千載名不忘,休哉古君子。
注釋參考
上水
上水 (shàngshuǐ) 給火車、汽車等加水 feed water to a steam engine, radiator (of an automobile) etc. 逆流而上 up river 上水船 〈方〉∶供食用的牲畜的心、肝、肺 heart, liver and lung of livestocks濺濺
濺濺 (jiānjiān) 水急速流動的樣子 chuckle 溪谷濺濺 象聲詞。流水聲 gurgle 黃河流水鳴濺濺 另見下石
往井下丟石塊。比喻乘人之危加以陷害。語出 唐 韓愈 《柳子厚墓志銘》:“落陷穽,不一引手救,反擠之,又下石焉者,皆是也?!?宋 陳鵠 《耆舊續(xù)聞》卷六:“已擠溝壑,猶下石不休;方困蒺藜,尚彎弓而相射。” 清 唐孫華 《贈同年趙蒙泉》詩:“臨危翻下石,顛岸復(fù)彎彀?!?魯迅 《書信集·致曹聚仁》:“我以為師如荒謬,不妨叛之,但師如非罪而遭冤,卻不可乘機下石,以圖快敵人之意而自救。”參見“ 落井下石 ”。
齒齒
(1).排列如齒狀。 唐 韓愈 《柳州羅池廟碑》:“桂樹團團兮白石齒齒?!?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仙人島》:“覺杖粗如五斗囊,凌空翕飛,潛捫之,鱗甲齒齒焉。” 林紓 《記超山梅花》:“梅身半枯,側(cè)立水次,古干詰屈,苔蟠其身,齒齒作鱗甲。”
(2).比喻一個接一個,連續(xù)不斷。 明 徐渭 《問軍中之系于國用》詩:“緜延值盛 明 ,仕版頗齒齒。先人秉魚須,聯(lián)蟬及諸季?!?/p>
梅堯臣名句,讀范桐廬述嚴先生祠堂碑名句。注釋由系統(tǒng)生成,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