捧檄容歸省,飛觴復(fù)屢陪
出自宋代司馬光《石昌言學(xué)士宰中牟日為詩見寄久未之答今冬罷》:
昔年三月浪,鱗翼化云雷。
竹箭流俱上,芙蓉幕對開。
瀵泉揚沸渭,泰華聳崔嵬。
捧檄容歸省,飛觴復(fù)屢陪。
芬芳襲芝室,嘉慶侍蘭階。
吳壁評殘筆,隋碑讀漬苔。
清陰依玉樹,和氣樂春臺。
薄官俄成別,私門忽是災(zāi)。
一朝捐采服,五載泣粗縗。
季路還從仕,任安獨見哀。
近畿須健令,劇邑試長才。
過目全牛解,迎鋒巨枿摧。
雉留乘蔭伏,蝗避境苗回。
時得鳴琴暇,仍飛麗句來。
正知榮篋笥,無足報璿瑰。
紞鼓俄攀鄧,安車已召枚。
賦成平樂館,燕奉柏梁杯。
自顧誠駑緩,于今尚草萊。
履穿羞路雪,蓋敝怯京埃。
儻借余光便,炎風(fēng)動死灰。
注釋參考
捧檄
東漢 人 毛義 有孝名。 張奉 去拜訪他,剛好府檄至,要 毛義 去任守令, 毛義 拿到檄,表現(xiàn)出高興的樣子, 張奉 因此看不起他。后來 毛義 母死, 毛義 終于不再出去做官, 張奉 才知道他不過是為親屈,感嘆自己知他不深。見《后漢書·劉平等傳序》。后以“捧檄”為為母出仕的典故。 唐 駱賓王 《渡瓜步江》詩:“捧檄辭幽徑,鳴桹下 貴洲 ?!?南唐 伍喬 《送江少府授延陵后寄》詩:“束書西上謁明主,捧檄南歸慰老親?!?明 徐渭 《謝督府胡公啟》:“徒知母在而喜,頑然捧檄之情;務(wù)擬身教所先,遵以齊眉之敬。” 清 馮桂芬 《顧蓉莊年丈七十雙壽序》:“ 毛義 捧檄色喜,固以家貧親老?!?/p>
歸省
[go home and pay respects to one's parents] 回鄉(xiāng)省親
風(fēng)塵歸省日,江海寄心。——唐· 朱慶余《送馬秀才》
那時我的祖母雖然還康健,但母親也已分擔(dān)了些家務(wù),所以夏期便不能多日的歸省了。——魯迅《社戲》
詳細(xì)解釋回家探望父母。 唐 朱慶馀 《送張景宜下第東歸》詩:“歸省值花時,閒吟落第詩?!薄都t樓夢》第三七回:“且説 賈政 自 元妃 歸省之后,居官更加勤慎。” 魯迅 《書信集·致臺靜農(nóng)》:“年來誠常有歸省之意,但跋涉不易,成否此時殊未能定也?!?/p>
飛觴
(1).舉杯或行觴?!段倪x·左思<吳都賦>》:“里讌巷飲,飛觴舉白?!?劉良 注:“行觴疾如飛也。大白,杯名,有犯令者舉而罰之?!?唐 劉憲 《夜宴安樂公主新宅》詩:“層軒洞戶旦新披,度曲飛觴夜不疲?!?宋 張孝祥 《定風(fēng)波》詞:“見説墻西歌吹好,玉人扶坐勸飛觴。”
(2).指傳杯行酒令?!剁R花緣》第八二回:“即用本字飛觴:或飛上一字,或飛下一字,悉聽其便。”
司馬光名句,石昌言學(xué)士宰中牟日為詩見寄久未之答今冬罷名句。注釋由系統(tǒng)生成,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