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宋代文天祥《七月二日大雨歌》:
燕山五六月,氣候苦不常。
積陰綿五旬,畏景淡無光。
天漏比西極,地濕等南方。
今何苦常雨,昔何苦常暘。
七月二日夜,天工為誰忙。
浮云黑如墨,飄風(fēng)怒如狂。
滂沱至夜半,天地為低昂。
勢(shì)如蛟龍出,平陸俄懷襄。
初疑倒巫峽,又似翻蕭湘。
千門各已閉,仰視天茫茫。
但聞屋側(cè)聲,人力無支當(dāng)。
嗟哉此圜土,占勝非高岡。
赭衣無容足,南房并北房。
北房水二尺,聚立唯東箱。
桎梏猶自可,凜然覆穹墻。
嘈嘈復(fù)雜雜,丞汗流成漿。
張目以待旦,沈沈漏何長。
南冠者為誰,獨(dú)居沮洳場。
此夕水彌滿,浮動(dòng)八尺床。
壁老如欲壓,守者殊皇皇。
我方鼾鼻睡,逍遙游帝鄉(xiāng)。
百年一大夢(mèng),所歷皆黃粱。
死生已勘破,身世如遺忘。
雄雞叫東白,漸聞?wù)Z場揚(yáng)。
論言苦飄揚(yáng),形勢(shì)猶倉黃。
起來立泥涂,一笑褰衣裳。
遺書宛在架,吾道終未亡。
注釋參考
積陰
(1).謂陰氣聚集?!段淖印ど先省罚骸胺e陰不生,積陽不化;陰陽交接,乃能成和?!薄痘茨献印ぬ煳挠?xùn)》:“積陽之熱氣生火,火氣之精者為日;積陰之寒氣為水,水氣之精者為月。”
(2).指酷寒之氣。《漢書·晁錯(cuò)傳》:“夫胡貉之地,積陰之處也,木皮三寸,冰厚六尺,食肉而飲酪,其人密理,鳥獸毳毛,其性能寒?!?唐 韓偓 《火蛾》詩:“陽光不照臨,積陰生此類。” 清 金農(nóng) 《題方氏池上壁》詩:“憑欄送遠(yuǎn)目,積陰生陂塘。”
(3).猶久陰。 宋 蘇軾 《答仲屯田次韻》:“清風(fēng)卷地收殘暑,素月流天掃積陰。”《宋史·五行志一下》:“﹝ 隆興 ﹞二年六月,積陰彌月。”
(4).謂積陰德。 楊朔 《雪花飄飄》:“ 百歲媽 急忙爬上去攔住說:‘老總,你抬抬手,給留下這點(diǎn)吃的吧!權(quán)當(dāng)積陰積德,賞給我們娘兒倆一口飯?!?/p>
畏景
(1).夏天的太陽。 唐 劉言史 《廣州王園寺伏日即事寄北中親友》詩:“曲池煎畏景,高閣絶微飈?!?唐 劉得仁 《和鄭校書夏日游鄭泉》:“太虛懸畏景,古木蔽清陰?!?宋 文天祥 《七月二日大雨歌》:“積陰緜五旬,畏景淡無光。”
(2).指夏天。 唐 白居易 《旱熱》詩之二:“持此聊過日,焉知畏景長?!?宋 柳永 《郭郎兒近拍》詞:“新霽,畏景天氣,薰風(fēng)簾幕無人,永晝厭厭如度歲?!?金 元好問 《同白兄賦瓶中玉簪》詩:“畏景眾芳歇,仙葩此夷猶?!眳⒁姟?畏日 ”。
(3).比喻艱難的處境。 宋 梅堯臣 《范景仁紫微見過亦謁不遇道上逢之》詩:“朝游 翔鳳池 ,暮直中書省。無由見顏色,況乃當(dāng)畏景。”
文天祥名句,七月二日大雨歌名句。注釋由系統(tǒng)生成,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