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唐代盧肇《題甘露寺》:
北固巖端寺,佳名自上臺。
地從京口斷,山到海門回。
曙色煙中滅,潮聲日下來。
一隅通雉堞,千仞聳樓臺。
林暗疑降虎,江空想度杯。
福庭增氣象,仙磬落昭回。
覺路花非染,流年景謾催。
隋宮凋綠草,晉室散黃埃。
西蜀波湍盡,東溟日月開。
如登最高處,應(yīng)得見蓬萊。
注釋參考
高處
高處 (gāochù) 隆起的地方或位置;山丘 elevation 相對較高的位置 up 帶來一張在三萬五千英尺高處拍攝的能反映真相、輪廓鮮明的照片應(yīng)得
猶應(yīng)當(dāng);應(yīng)該。 唐 杜甫 《喜雨》詩:“晚來聲不絶,應(yīng)得夜深聞?!薄抖膛陌阁@奇》卷二六:“供養(yǎng)伯伯是應(yīng)得的,此銀伯伯留下隨便使用?!薄都t樓夢》第八三回:“這病時常應(yīng)得頭暈,減飲食,多夢?!?郭沫若 《恢復(fù)》詩:“我們是除惡務(wù)盡,然而總是因循;我們對于敵人,應(yīng)得如拉屎,灑尿!”
蓬萊
蓬萊 (Pénglái) 又稱“蓬壺”。神話中渤海里仙人居住的三座神山之一(另兩座為“方丈”、“瀛洲”) a fabled abode of immortals 蓬山此去無多路,青鳥殷勤為探看?!钌屉[《無題》盧肇名句,題甘露寺名句。注釋由系統(tǒng)生成,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