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宋代賀鑄《答王文舉》:
茫茫塵土欲安之,珍重吾人個(gè)處期。
綠野相隨一藜杖,青山正對(duì)兩茅茨。
自憐悾惚負(fù)平昔,尚敢婆娑臨暮遲。
第恐阿戎猶喜仕,它時(shí)不與五君詩。
注釋參考
第恐
只怕。表示擬測。 元 麻革 《守約齋為呂仲和作》詩:“第恐達(dá)者事,還為狷者嗤?!?元 麻革 《歸潛堂為劉京叔賦》詩:“第恐遯世志,還負(fù)習(xí)隱譏。”
阿戎
(1).稱堂弟。《南齊書·王思遠(yuǎn)傳》:“﹝ 王晏 ﹞及拜驃騎,集會(huì)子弟,謂 思遠(yuǎn) 兄 思微 曰:‘ 隆昌 之末,阿戎勸吾自裁,若用其語,豈有今日?!?思遠(yuǎn) 遽應(yīng)曰:‘如阿戎所見,今猶未晚也。’”《資治通鑒·齊明帝建武四年》引此文, 胡三省 注曰:“ 晉 宋 間人,多謂從弟為阿戎,至 唐 猶然?!?唐 杜甫 《杜位宅守歲》詩:“守歲阿戎家,椒盤已頌花?!?清 朱彝尊 《己巳二月自古藤書屋移寓槐樹斜街賦詩》之三:“阿戎秋去又春殘,遠(yuǎn)信封題萬里難?!?/p>
(2).指 晉 王戎 。 南朝 宋 劉義慶 《世說新語·雅量》:“ 王戎 七歲,嘗與諸小兒游。看道邊李樹多子折枝。諸兒競走取之,唯 戎 不動(dòng)。人問之,答曰:‘樹在道邊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 王戎 遂為早慧的典型。后因以“阿戎”稱美他人之子。 唐 王維 《送李員外賢郎》詩:“借問 阿戎 父,知為童子郎?!?唐 李端 《送單少府赴扶風(fēng)》詩:“叨陪丈人行,???阿戎 欺?!?/p>
它時(shí)
猶他日;將來。 宋 歐陽修 《試筆·學(xué)書作故事》:“學(xué)書勿浪書,事有可記者,它時(shí)便為故事?!?/p>
不與
不與 (bùyǔ) 不贊成 do not grant 仁陷于愚,固君子之所不與也?!鳌ゑR中錫《中山狼傳》五君
指 魏 晉 時(shí)名士 阮籍 、 嵇康 、 劉伶 、 阮咸 、 向秀 。 南朝 宋 顏延之 因貶官 永嘉 太守,怨憤而作《五君詠》以自況。五君皆“竹林七賢”人物?!捌哔t”中惟 山濤 王戎 二人顯達(dá),故 延之 棄而詠。 宋 熊與龢 《木平飼龍亭次韻方巨山》:“由來清調(diào)須吾輩,幸不 山 王 愧五君?!?/p>
賀鑄名句,答王文舉名句。注釋由系統(tǒng)生成,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