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陽橫巨浸,南巷擁旌旃。
出自唐朝許棠《送杜倉曹往滄洲覲叔常侍》
浮陽橫巨浸,南巷擁旌旃。別帶秦城雨,行聞魏國蟬。
磧鴻來每后,朝日見常先。東鄙云霞廣,高林間水天。
注釋參考
浮陽
(1).指魚浮于水面以就陽光。
(2).日光?!段倪x·張協(xié)<雜詩>》:“浮陽映翠林,廻猋扇緑竹?!?呂向 注:“浮陽,日光也?!?唐 李白 《夕霽杜陵登樓寄韋繇》詩:“浮陽滅霽景,萬物生秋容?!?唐 錢起 《登秦嶺半巖遇雨》詩:“屏翳忽騰氣,浮陽慘無暉?!?宋 沉遘 《道中見新月寄內(nèi)》詩:“欲知?dú)w期蚤,東風(fēng)弄浮陽?!?/p>
巨浸
(1).大水。指大河流。 唐 駱賓王 《夏日游德州贈高四》詩:“ 鬲津 開巨浸,稽阜鎮(zhèn)名都?!?唐 衛(wèi)次公 《渭水貫都賦》:“原夫 渭 者 雍 之巨浸,都者人之所聚。” 宋 陳善 《捫虱新話·論孟子之書有巧妙處》:“吾謂此一章似 長江 巨浸,瀰漫無際,而渾浩回轉(zhuǎn),不可名狀?!?清 黃景仁 《望泗州舊城》詩:“ 泗 淮 合處流湯湯,作此巨浸如天長?!?/p>
(2).大水。指大海。 唐 許彬 《府試萊城晴日望三山》詩:“不易識 蓬瀛 ,憑高望有程。盤根出巨浸,遠(yuǎn)色到孤城。” 宋 范仲淹 《上呂相公并呈中丞諮目》:“﹝ 太湖 ﹞雖北壓 揚(yáng)子江 而東抵巨浸,河渠至多,堙塞已久,莫能分其勢矣。” 孫中山 《建國方略·行易知難》第四章:“倘無羅經(jīng)以定方向,則汪洋巨浸,水天一色,四顧無涯,誰敢冒險遠(yuǎn)離海岸,深蹈迷途,而赴不可知之地哉?”
(3).大水。指洪水。 宋 陸游 《讀夏書》詩:“巨浸稽天日沸騰,九州人死若丘陵?!?宋 葉適 《故知廣州薛公墓志銘》:“嗚呼!巨浸、大疫,sha{1-1}人成丘。”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談·談藝七·<授經(jīng)圖>》:“此書舊無刊本, 大梁 水后, 西亭 藏書數(shù)萬卷皆付巨浸?!?/p>
(4).大水。指大湖澤?!端问贰な池浿旧弦弧罚骸?太湖 者,數(shù)州之巨浸,而獨(dú)洩以 松江 之一川,宜其勢有所不逮?!?明 徐弘祖 《徐霞客游記·粵西游日記一》:“其山滙於巨浸中,是名 西湖 ?!?清 錢泳 《履園叢話·祥異·蟾蜍》:“ 嘉慶 己卯八月, 河 決, 開封 蘭陽 一帶皆成巨浸。”
旌旃
泛指旗幟。《后漢書·劉玄傳論》:“旌旃之所撝及,書文之所通被,莫不折戈頓顙,爭受職命。”《北史·隋紀(jì)上·高祖文帝》:“旌旃舟檝,橫亙數(shù)千里?!?明 王世貞 《將軍行》:“紅顏夫人婦,懸首映旌旃?!?/p>
許棠名句,送杜倉曹往滄洲覲叔常侍名句。注釋由系統(tǒng)生成,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