攜家能有弟,托死豈無朋
出自宋代趙蕃《送信豐詹丞并寄贛陳丞二首》:
君見陳夫子,懸知問我能。
江鷗慣眠草,野雁怯逢矰。
矯首困疾首,折肱懷曲肱。
攜家能有弟,托死豈無朋。
注釋參考
能有
反問語(yǔ)。古時(shí)多見于詩(shī)詞。 宋 周邦彥 《蘇幕遮·風(fēng)情》詞:“隴云沉,新月小。楊柳梢頭,能有春多少?” 宋 辛棄疾 《清平樂·木樨》詞:“打來休似年時(shí),小窗能有高低,無頓許多香處,只消三兩枝兒?!?/p>
托死
道教稱修道者死去為魂魄升仙而去﹐遺下軀殼﹐并非真死。無朋
(1).無可比擬?!对?shī)·唐風(fēng)·椒聊》:“椒聊之實(shí),蕃衍盈升。彼其之子,碩大無朋?!?毛 傳:“朋,比也?!?唐 楊敬之 《華山賦》:“天雨初霽,三峯相差。虹蜺出其中,來飲 河 湄。特立無朋,似乎賢人守位,北面而為臣?!?/p>
(2).沒有友誼。 宋 歐陽(yáng)修 《朋黨論》:“小人無朋,惟君子則有之?!?/p>
趙蕃名句,送信豐詹丞并寄贛陳丞二首名句。注釋由系統(tǒng)生成,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