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先秦佚名《文王有聲》:
文王有聲,遹駿有聲。
遹求厥寧,遹觀厥成。
文王烝哉!文王受命,有此武功。
既伐于崇,作邑于豐。
文王烝哉!筑城伊淢,作豐伊匹。
匪棘其欲,遹追來孝。
王后烝哉!王公伊濯,維豐之垣。
四方攸同,王后維翰。
王后烝哉!豐水東注,維禹之績。
四方攸同,皇王維辟。
皇王烝哉!鎬京辟雍,自西自東,自南自北,無思不服。
皇王烝哉!考卜維王,宅是鎬京。
維龜正之,武王成之。
武王烝哉!豐水有芑,武王豈不仕?詒厥孫謀,以燕翼子。
武王烝哉!
注釋參考
皇王
指古圣王。后亦泛指皇帝?!对姟ご笱拧の耐跤新暋罚骸八姆截?,皇王維辟。” 毛 傳:“皇,大也。” 南朝 梁 劉勰 《文心雕龍·詔策》:“皇王施令,寅嚴宗誥?!薄缎绿茣⑹垈鳌罚骸半m臣之愚,以為未極教化之大端,皇王之要道?!?宋 范仲淹 《六官賦》:“克勤于邦,致皇王之道?!?清 袁枚 《隨園隨筆·古事相類》:“ 魏 東阿王 見 邯鄲淳 先傅粉裙襦,誦俳優(yōu)小説數(shù)千言,繼乃正衣冠與論皇王大道?!痹 毒硐病返谝粓觯骸奥劼牻翊夯释蹰_科,孩兒近日在家溫習功課,準備進京赴考,望爹爹莫怪!”
鎬京
(1).古都名。 西周 國都。故址在今 陜西省 西安市 西南 灃水 東岸。 周武王 既滅 商 ,自 酆 徙都于此,謂之 宗周 ,又稱 西都 。《詩·大雅·文王有聲》:“考卜維王, 鎬京 辟廱。”其后 漢武帝 在此鑿 昆明池 ,遂淪入池內(nèi)。今 豐鎬村 、 鎬京觀 一帶發(fā)現(xiàn)有 西周 遺址和墓葬。
(2).借指京都。 唐 張說 《奉和興慶宮酺宴》:“ 鎬京 陪樂飲,栢殿奉文飛?!?宋 蘇軾 《坤成節(jié)集英殿宴教坊詞·問小兒隊》:“ 鎬京 廣燕,方云集於縉紳?!?/p>
辟雍
亦作“ 辟雝 ”。辟,通“ 璧 ”。本為 西周 天子所設(shè)大學,校址圓形,圍以水池,前門外有便橋。 東漢 以后,歷代皆有辟雍,除 北宋 末年為太學之預備學校(亦稱“外學”)外,均為行鄉(xiāng)飲、大射或祭祀之禮的地方。 漢 班固 《bai{1*1}虎通·辟雍》:“天子立辟雍何?所以行禮樂宣德化也。辟者,璧也,象璧圓,又以法天,於雍水側(cè),象教化流行也?!?北魏 酈道元 《水經(jīng)注·穀水》:“又逕明堂北, 漢光武 中元 元年立,尋其基構(gòu),上圓下方,九室重隅十二堂, 蔡邕 《月令章句》同之,故引水于其下,為辟雝也。” 元 方行 《送賈彥臨訓導霍邱》詩:“承恩自合歸 宣室 ,論道安能老辟雍?” 清 錢泳 《履園叢話·碑帖·周石鼓文》:“ 高宗 純皇帝 以 乾隆 庚戌親臨辟雍,見石鼓漫泐,為立重欄,以蔽風雨。”
不服
不服 (bùfú) 拒絕服從 disobey 不服指導 認為裁決不公,拒絕承認 refuse to accept as final 不服裁判 拒絕承認 do not give in to 不服罪 不服老 不同意,持不同意見 disagree 對大家的批評不服 不適應 be unaccustomed to 水土不服 不服 (bùfú) 在訴訟或起訴過程中就法官的裁決或法官主管的某件事 在口頭或以書面聲明不接受 exception佚名名句,文王有聲名句。注釋由系統(tǒng)生成,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