欝欝彼靈鷲,飄飄如飛鳧
出自宋代釋遵式《五峰合澗詩飛來峰》:
乾坤持中樞,動(dòng)運(yùn)非物圖。
欝欝彼靈鷲,飄飄如飛鳧。
層空累怪石,古木生其膚。
仁虎終安棲,白猿時(shí)號(hào)呼。
錢源注鮫室,謝月?lián)P天衢。
曩喆多遺塵,清風(fēng)來四隅。
注釋參考
欝欝
(1).濃烈貌,旺盛貌。 宋 毛滂 《驀山溪·楊花》詞:“葉依依,煙欝欝,依舊如張緒。” 明 何景明 《后白菊賦》:“曄丹華以欝欝,冒緑林而萋萋?!薄斗馍裱萘x》第六三回:“轉(zhuǎn)日的,乃嶺頭松欝欝;生云的,乃崖下石磷磷?!?/p>
(2).憂悶貌。 宋 蘇洵 《答陳公美》詩:“欝欝自不樂,誰為子悲哀?!薄端疂G傳》第一一○回:“ 宋江 自此去了五個(gè)弟兄,心中好生欝欝不樂?!?/p>
靈鷲
(1).山名。在古 印度 摩揭陀國 王舍城 之東北,梵名 耆闍崛 。山中多鷲,故名?;蛟粕叫蜗聱愵^而得名。 如來 曾在此講《法華》等經(jīng),故佛教以為圣地。又簡稱 靈山 或 鷲峰 ?!豆旁婎愒贰肪硪弧鸲?晉 廬山 諸道人《游石門》詩序:“ 靈鷲 邈矣,荒途日隔?!?南朝 宋 謝靈運(yùn) 《山居賦》:“欽鹿野之華苑,羨 靈鷲 之名山。”自注:“ 靈鷲山 ,説《般若法華》處?!?唐 劉禹錫 《送義舟師卻還黔南》詩:“常説 摩圍 似 靈鷲 ,卻將山屐上丹梯?!?清 譚嗣同 《怪石歌》:“不然 天竺 亡 靈鷲 ,月黑深林歗猨狖?!?/p>
(2).山名。即 浙江 杭州 西湖 的 飛來峰 。傳說由 印度 飛來。 宋 蘇軾 《祭柳子玉文》:“頃在 錢塘 ,惠然我覯,相從半歲,日飲醇酎,朝游 南屏 ,莫宿 靈鷲 ?!?金 元好問 《云峽》詩:“飛墮不嫌 靈鷲 小,奇探已覺 太湖 空?!?清 厲鶚 《西林過滿月精舍》詩:“秋蟾圓幾夕, 靈鷲 約同登?!?/p>
(3).山名。在 廣東 曲江 北。 北魏 酈道元 《水經(jīng)注·溱水》:“ 瀧水 又南歷 靈鷲山 。山本名 虎羣山 ,亦曰 虎市山 ,以虎多暴故也。 晉 義熙 中沙門釋僧 律 葺宇巖阿,猛虎遠(yuǎn)跡,蓋 律 仁感所致,因改曰 靈鷲山 ?!?/p>
(4).山名。在 江西 上饒 東南。一名 靈山 。 清 顧祖禹 《讀史方輿紀(jì)要·江西三·廣信府》:“ 靈山 ,府西北六十里,一名 靈鷲山 。道書第三十三福地,實(shí)郡之鎮(zhèn)山也?!?/p>
(5).峰名。在 山西 五臺(tái)山 中臺(tái) 之東南,亦稱 菩薩頂 。峰有 真容院 ,黃教喇嘛 札薩克 居此。 清 陳夢(mèng)雷 《擬游五臺(tái)山不果》詩:“勢(shì)控 太行 蟠巨鎮(zhèn),派分 靈鷲 落曇花?!?/p>
飄飄
(1).風(fēng)吹貌。 晉 陶潛 《與殷晉安別》詩:“飄飄西來風(fēng),悠悠東去云?!?唐 韓愈 《豐陵行》:“清風(fēng)飄飄輕雨灑,偃蹇旗斾卷以舒?!?/p>
(2).飛揚(yáng)貌。 漢 張衡 《西京賦》:“度曲未終,云起雪飛。初若飄飄,后遂霏霏。” 南唐 馮延巳 《春光好》詞:“飄飄輕絮滿南園,墻下草芊眠?!?元 張埜 《水龍吟·詠游絲》詞:“落花天氣初晴,隨風(fēng)幾縷來何處。飄飄冉冉,悠悠颺颺,欲留還去?!?/p>
(3).飛翔貌?!段倪x·潘岳<秋興賦>》:“蟬嘒嘒而寒吟兮,雁飄飄而南飛?!?李善 注:“飄飄,飛貌?!?唐 李咸用 《投所知》詩:“誰能借與摶扶勢(shì),萬里飄飄試一飛?!?宋 王安石 《春從沙磧底》詩:“萬里卜鳳凰,飄飄何時(shí)至?”
(4).輕盈舒緩,超塵脫俗的樣子?!妒酚洝に抉R相如列傳》:“ 相如 既奏《大人之頌》,天子大説,飄飄有凌云之氣,似游天地之閒意。” 宋 王安石 《用前韻戲贈(zèng)葉致遠(yuǎn)直講》:“飄飄凌云意,強(qiáng)御莫能懾?!?宋 蘇軾 《前赤壁賦》:“飄飄乎如遺世獨(dú)立,羽化而登仙?!?清 劉大櫆 《<皖江酬唱集>序》:“璨璨乎珠玉之輝,飄飄乎云霞之態(tài)。” 周立波 《暴風(fēng)驟雨》第一部十五:“﹝ 韓老六 ﹞把 楊老疙疸 灌得手腳飄飄,不知鐵鍬有幾個(gè)齒了?!?/p>
(5).形容動(dòng)蕩不安、不平靜?!端鍟の膶W(xué)傳·孫萬壽》:“如何載筆士,翻作負(fù)戈人。飄飄如木偶,棄置同芻狗。” 五代 王定保 《唐摭言·怨怒》:“波瀾飄飄,風(fēng)雨任運(yùn)推轉(zhuǎn),何必越性干祈?!?宋 曾鞏 《寄孫正之》詩:“貌癯心苦氣飄飄,長餓空林不可招。”
(6).漂泊貌。形容行止無定。 晉 陸機(jī) 《從軍行》:“苦哉遠(yuǎn)征人,飄飄窮四遐?!?唐 劉長卿 《睢陽贈(zèng)李司倉》詩:“飄飄 洛陽 客,惆悵 梁園 秋?!?明 王云鳳 《送客》詩:“云氣溟濛雨欲絲,飄飄游子別離時(shí)。”
(7).迅疾貌,倏忽貌。《淮南子·兵略訓(xùn)》:“與飄飄往,與忽忽來,莫知其所之?!?元 劉伯亨 《朝元樂》套曲:“飄飄四季過,迢迢一年矣?!?明 何景明 《暮春》詩:“飄飄歲月此雙燕,渺渺江湖聊一槎?!?/p>
(8).形容思想、意趣高遠(yuǎn)。 三國 魏 曹植 《七啟》:“志飄飄焉,嶢嶢焉,似若狹六合而隘九州。” 北周 庾信 《謝趙王示新詩啟》:“落落詞高,飄飄意遠(yuǎn)。文異水而涌泉,筆非秋而垂露?!?宋 王安石 《次韻酬陸彥回》:“款款故情初未憖,飄飄新句總堪傳?!?/p>
(9).形容遙遠(yuǎn)、久遠(yuǎn)。 三國 魏 徐干 《室思詩》:“浮云何洋洋,愿因通我詞,飄飄不可寄,徙倚徒相思。” 明 何景明 《送望之赴汶上》詩之二:“賔朋半海內(nèi),弟妹各天涯。駐馬臨岐處,飄飄獨(dú)望家。”
飛鳧
(1).飛翔的野鴨。 三國 魏 曹植 《洛神賦》:“體迅飛鳧,飄忽若神?!?唐 寒山 《詩》之六:“欲驗(yàn)飛鳧集,須徵白兔游?!?清 劉澤湘 《過西山辟支生墓》詩:“叩角誰賡 寧戚 歌,飛鳧莫辨 王喬 舃?!?/p>
(2).猶飛鳧舃。 唐 吳筠 《酬葉縣劉明府避地廬山言懷詒鄭錄事昆季茍尊師兼見贈(zèng)之》詩:“從此罷飛鳧,投簪辭割雞?!?/p>
(3).箭名。《初學(xué)記》卷二二引《太公六韜》注:“飛鳧,矢名?!?/p>
(4).借指輕舟。 南朝 梁 宗懔 《荊楚歲時(shí)記》:“五月五日競渡,俗為 屈原 投 汨羅 日,傷其死故,并命舟檝以拯之。舸舟取其輕利謂之飛鳧?!?唐 王勃 《三月上巳祓禊序》:“或昂騏驥,或泛飛鳧?!?/p>
釋遵式名句,五峰合澗詩飛來峰名句。注釋由系統(tǒng)生成,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