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焉悟幽道,境寂心自怡。
出自唐朝陸瀍《和張相公太原山亭懷古詩(shī)》
激水瀉飛瀑,寄懷良在茲。如何謝安石,要結(jié)東山期。
入座蘭蕙馥,當(dāng)軒松桂滋。于焉悟幽道,境寂心自怡。
注釋參考
于焉
從此;于此。 唐 顧況 《塞上曲》:“酣戰(zhàn)祈成功,于焉罷邊釁?!?唐 唐彥謙 《游南明山》詩(shī):“于焉偶閒暇,鳴轡忽相聚。”
于是。《詩(shī)·小雅·白駒》:“所謂伊人,於焉逍遙?!?朱熹 集傳:“使其人得以於此逍遙而不去?!?陳奐 傳疏:“《玉篇》:‘焉,是也?!造妒窍麚u也。今字作‘逍遙’?!薄逗鬂h書(shū)·董卓傳論》:“及殘寇乘之,倒山傾海, 崑岡 之火,自茲而焚,《版》《蕩》之篇,於焉而極。” 唐 元稹 《相和歌辭·決絕詞》:“有美一人,於焉曠絶?!?明 劉基 《清修院良上人浸月軒》詩(shī):“珍重?zé)o生侶,於焉托清凈?!?/p>
自怡
自樂(lè);自?shī)省?唐 張九齡 《夏日奉使南海在道中作》詩(shī):“行李豈無(wú)苦,而我方自怡。” 明 鄧雅 《偶題》詩(shī):“阿女顧予哂,予心還自怡?!?明 李贄 《藏書(shū)·世紀(jì)列傳總目前論》:“《藏書(shū)》者何?言此書(shū)但可自怡,不可示人,故名曰《藏書(shū)》也?!?清 戴震 《沉處士戴笠圖題詠》序:“夫儒者於平生之遇,率目為適然,獨(dú)孜孜不怠,以學(xué)自怡,竟老而不劵?!?/p>
陸瀍名句,和張相公太原山亭懷古詩(shī)名句。注釋由系統(tǒng)生成,僅供參考
- 8路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