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宋代佚名《六州》:
寰宇定,四海奉文思。
書軌混,梯航湊,共戴昌期。
稽古典、方詠京坻。
耕籍豐民稼,敦本農(nóng)時。
陳羽衛(wèi)、日月旌旗。
袞冕次壇壝。
帷宮宿設(shè),梐枑相差。
穆清端拱,星畢照罘罳。
良宵永,為民廣洽,龐褫奏、行漏昭庭燎,鐃吹鼓曾颸。
百神擁衛(wèi)斗東移。
明發(fā)儼皇儀。
手?jǐn)埡轺恪?br>豐年萬億與千斯。
德澤遍華夷。
回旋輅、天臨雙闕,四方在宥,永保鴻基。
注釋參考
良宵
(1).景色美好的夜晚。 唐 皇甫冉 《秋夜宿嚴(yán)維宅》詩:“世故多離別,良宵詎可逢?!?金 段克己 《中秋》之二:“良宵方喜故人共,醉語那知鄰舍驚?!?清 李漁 《奈何天·慮婚》:“良宵莫把銀釭照,最喜相逢似夢中。” 郭沫若 《長春集·游埃及雜吟之三》:“ 春申 相仿佛,煮茗話良宵?!?/p>
(2).長夜;深夜。 唐 李嶠 《餞駱?biāo)摹吩娭骸凹椎隍?qū)車入,良宵秉燭游。” 后蜀 顧夐 《玉樓春》詞:“鎮(zhèn)長獨(dú)立到黃昏,卻怕良宵頻夢見。”
(3).指元宵節(jié)的夜晚。 明 無心子 《金雀記·探春》:“千門萬戶樂新春,三五良宵月掛銀。聞道 洛陽 燈似錦,出門俱是看燈人。” 貝青喬 《咄咄吟》:“漫道 狄 家銅面具,良宵飛騎奪 昆侖 。”
行漏
(1).古代計時的漏壺。因水隨時移而持續(xù)滴注,故稱。指時間。 唐 沉佺期 《奉和圣制幸禮部尚書竇希玠宅》詩:“不知行漏晚,清蹕尚裴徊?!?/p>
(2).指漏壺滴水聲。 唐 盧綸 《皇帝感詞》詩:“高旍花外轉(zhuǎn),行漏樂前聞。”
庭燎
古代庭中照明的火炬?!对姟ば⊙拧ねチ恰罚骸耙谷绾纹?,夜未央,庭燎之光?!薄吨芏Y·秋官·司烜氏》:“凡邦之大事,共墳燭庭燎?!?鄭玄 注:“墳,大也。樹於門外曰大燭,於門內(nèi)曰庭燎,皆所以照眾為明。” 明 宋濂 《孔子廟堂議》:“古者朝覲會同與凡郊廟祭饗之事皆設(shè)庭燎,司烜共之,火師監(jiān)之,其數(shù)則天子百,公五十,餘三十,以為不若是則不嚴(yán)且敬也。”《紅樓夢》第十八回:“﹝ 賈妃 ﹞于是進(jìn)入行宮,只見庭燎繞空,香屑布地,火樹琪花,金窗玉檻?!?/p>
鐃吹
(1).即鐃歌。軍中樂歌。為鼓吹樂的一部。所用樂器有笛、觱篥、簫、笳、鐃、鼓等。 南朝 梁簡文帝 《旦出興業(yè)寺講詩》:“羽旗承去影,鐃吹雜還風(fēng)?!?唐 王維 《送邢桂州》詩:“鐃吹喧 京口 ,風(fēng)波下 洞庭 ?!?清 趙翼 《題閩游草后》詩:“嘯詠江湖髩已霜,忽添鐃吹入詩章?!?/p>
(2).指演奏鐃歌。《北史·尉古真?zhèn)鳌罚骸?瑾 ( 尉瑾 )時兼右僕射、鳴騶鐃吹?!眳⒁姟?鐃歌 ”。
(3).指演奏鐃歌的軍樂隊?!端鍟ざY儀志三》:“后部鐃吹一部,鐃二面,歌簫及笳各四具,節(jié)鼓一面, 吳 吹篳篥,橫吹各四具,大角十八具?!薄缎绿茣x衛(wèi)志下》:“凱樂用鐃吹二部,笛、觱篥、簫、笳、鐃鼓,皆工二人,歌工二十四人,乘馬執(zhí)樂,陳列如鹵簿。”
佚名名句,六州名句。注釋由系統(tǒng)生成,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