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樓曾侍赭黃衣,內(nèi)豎傳柑拜舞時
出自宋代李彌遜《正月十五日與兄弟清坐燈下不飲取黃精荔子甘》:
龍樓曾侍赭黃衣,內(nèi)豎傳柑拜舞時。
空嗅清香愁永夜,夢魂何處覓丹墀。
注釋參考
龍樓
(1). 漢 代太zi{1~1}宮門名?!稘h書·成帝紀(jì)》:“上嘗急召,太子出 龍樓門 ,不敢絶馳道,西至 直城門 ,得絶乃度,還入 作室門 。” 顏師古 注引 張晏 曰:“門樓上有銅龍,若白鶴、飛廉之為名也?!?/p>
(2).借指太子所居之宮?!段倪x·王融<三月三日曲水詩序>》:“出 龍樓 而問豎,入 虎闈 而齒胄。” 李周翰 注:“ 龍樓 , 漢 太子門名也。” 唐 吳兢 《貞觀政要·忠義》:“臣等昔受命太上,委質(zhì)東宮,出入 龍樓 ,垂將一紀(jì)?!薄栋籽┻z音·馬頭調(diào)·太子逃難》:“想當(dāng)初,錦殿皇宮把福享彀,生長在 龍樓 ;到而今,后面追趕無人救,龍目淚交流?!?/p>
(3).借指太子。 唐 劉長卿 《至德三年春聞王師收二京因書事寄上浙西節(jié)度李侍郎五十韻》:“鳳駕瞻西幸,龍樓議北征?!?清 陳康祺 《郎潛紀(jì)聞》卷三:“ 杜相國 侍學(xué)龍樓一十七載, 咸豐 壬子薨於位?!?/p>
(4).指朝堂。 唐 蔣防 《題杜賓客新豐里幽居》詩:“已去龍樓籍,猶分御廩儲。” 明 無名氏 《霞箋記·得箋窺認(rèn)》:“只恐他步云梯,登月殿,上龍樓,題虎榜,不念舊日鸞凰?!?清 曹寅 《明月逐人來·自御園與高淵公踏月歸村寓》詞:“長念龍樓待漏,一丸冷雪,偏難過,玉闌百折。”
赭黃衣
即赭黃袍。 五代 和凝 《宮詞》之一:“紫燎光銷大駕歸,御樓初見赭黃衣?!?宋 張端義 《貴耳集》卷下:“ 黃巢 五歲,侍翁父為菊花聯(lián)句。翁思索未至, 巢 信口應(yīng)曰:‘堪與百花為總首,自然天賜赭黃衣。’”參見“ 赭黃袍 ”。
內(nèi)豎
(1).宮內(nèi)小臣?!吨芏Y·天官·序官》:“內(nèi)豎倍寺人之?dāng)?shù)?!?鄭玄 注:“豎,未冠者之官名?!薄吨芏Y·天官·內(nèi)豎》:“內(nèi)豎掌內(nèi)外之通令?!薄抖Y記·文王世子》:“﹝ 文王 ﹞鷄初鳴而衣服,至於寢門外,問內(nèi)豎之御者曰:‘今日安否何如?’”
(2).亦作“ 內(nèi)竪 ”。指宦官?!逗鬂h書·梁商傳》:“檢御門族,未曾以權(quán)盛干法。而性慎弱無威斷,頗溺於內(nèi)豎。”《北史·樂運傳》:“大尊比來一入后宮,數(shù)日不出。所須聞奏,多附內(nèi)竪?!?清 和邦額 《夜譚隨錄·倩霞》:“共選艷女三十人,各出一掌于穴外,而全身悉隱障中,使內(nèi)豎導(dǎo) 林 入?!?/p>
傳柑
亦作“ 傳甘 ”。 北宋 上元夜宮中宴近臣,貴戚宮人以黃柑相贈,謂之“傳柑”。 宋 蘇軾 《上元侍飲樓上》詩之三:“歸來一點殘燈在,猶有傳柑遺細(xì)君。”自注:“侍飲樓上,則貴戚爭以黃柑遺近臣,謂之傳柑?!?清 吳偉業(yè) 《元夕》詩:“傳柑曲里啼鶯到,爆竹光中戰(zhàn)馬收?!?清 朱彝尊 《送毛檢討奇齡還越二十四韻》:“燒尾同華讌,傳甘并紫帉?!?/p>
拜舞
跪拜與舞蹈。古代朝拜的禮節(jié)。 漢 趙曄 《吳越春秋·勾踐歸國外傳》:“羣臣拜舞天顏舒,我王何憂能不移?!?唐 杜甫 《韋諷錄事宅觀曹將軍畫馬圖歌》:“盤賜將軍拜舞歸,輕紈細(xì)綺相追飛。”《前漢書平話》卷上:“﹝ 高皇 ﹞加四人官了,四人拜舞謝恩?!?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局詐》:“見天子坐殿上,爪牙森立。某拜舞已。上命賜坐,慰問殷勤?!?/p>
李彌遜名句,正月十五日與兄弟清坐燈下不飲取黃精荔子甘名句。注釋由系統(tǒng)生成,僅供參考
- 4插畫雜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