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宋代趙汝鐩《山吟》:
梯磴捫絕壁,題詩紀幽臨。
呵凍象管滑,墮崖千尺深。
群猿皆驚笑,看我攀蘿尋。
石罅忽搜得,大書足前吟。
誦詠猿側耳,頷頭似知音。
吟罷下山去,猿亦歸他林。
注釋參考
誦詠
見“ 誦詠 ”。
亦作“ 誦詠 ”。1.誦讀吟詠。 漢 應劭 《風俗通·怪神·世間多有狗作變怪》:“ 仲舒 朝服南面,誦詠經論?!?宋 司馬光 《謝始平公以近詩一卷賜示》詩:“言《詩》何敢望 商 賜 ,幸得誦詠祛童蒙?!?清 黃宗羲 《姚江逸詩序》:“亦有誦詠已落四方之口,邑中反無知之者?!?/p>
(2).歌頌?!独m(xù)資治通鑒·宋理宗嘉熙元年》:“其始也,搢紳之論,莫不交口誦詠,謂太平之期可蹻足而待也?!?/p>
側耳
側耳 (cè’ěr) 認真傾聽的樣子 incline the head and listen 側耳而聽頷頭
點頭。表示允諾、贊許、領會等意。 唐 韓愈 《寄三學士》詩:“悲啼乞就別,百請不頷頭。” 宋 歐陽修 《懷嵩樓晚飲示徐無黨無逸》詩:“酒酣微探之,仰笑不頷頭?!眳⒁姟?頷首 ”。
知音
知音 (zhīyīn) 古代伯牙善于彈琴,鐘子期善于聽琴,能從伯牙的琴聲中聽出他寄托的心意 a friend keenly appreciative of one’s talents 子期死, 伯牙絕弦,以無知音者?!读凶印珕枴? 后來用知音稱知己,能賞識的人 知心朋友 intimate friend; bosom friend趙汝鐩名句,山吟名句。注釋由系統(tǒng)生成,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