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宋代王令《答黃藪富道》:
角角適時足,力走猶或遲。
從而不逮人,不若坐視之。
而予始用此,已無先人思。
間自念斯世,固亦未易為。
以其得而慚,曷若退自宜。
老身可孔顏,餓死猶夷齊。
予心最樂此,尤喜用自持。
豈將六尺軀,賤易五羖皮。
但無百畝田,得抱剛氣歸。
年來事窮蹙,露暴無自依。
姊寡不能嫁,兒孤牽我啼。
平生事文字,無路活寒饑。
勉從進士科,束若縛襁兒。
時時忽自笑,往往窮加悲。
有如高飛鳥,中路饑自低。
銳知從食來,不意身投黐。
神龍拏白日,挾雨萬里飛。
使其口有銜,安得無馴隨。
雖然平生志,固未忍相遺。
閑時自散開,縱吟助噓唏。
財將舒己私,豈敢偷人知。
黃君道德者,術(shù)業(yè)何頎頎。
手提九黃鐘,旁取折龠吹。
懸知失氣類,誤以唱和期。
不知里社歌,不可郊廟施。
況余衰病余,有氣亦已卑。
加之困俗學,羝角方牽羸。
詩陳盡自道,幸子憐無疵。
注釋參考
懸知
料想;預知。 北周 庾信 《和趙王看伎》:“懸知曲不誤,無事畏 周郎 ?!薄短綇V記》卷七一引《玄門靈妙記》:“法之效驗,未敢懸知?!?宋 秦觀 《和東坡紅鞋帶》:“懸知百年事已定,卻笑列仙形甚臞?!?明 吳承恩 《移竹寺中得詩》之四:“懸知此君意,亦自要狂夫?!?/p>
氣類
(1).意氣相投者。語本《易·乾》:“同聲相應(yīng),同氣相求……則各從其類也?!?三國 魏 曹植 《求通親親表》:“至於臣者,人道絶緒,禁固明時,臣竊自傷也,不敢乃望交氣類,脩人事,敘人倫?!薄段倪x·任昉<王文憲集序>》:“弘長風流,許與氣類。” 劉良 注:“氣類,謂同氣相求,方以類聚也?!?清 趙翼 《再簡稚存》詩:“固知聲名播,兼恃氣類聯(lián)?!?魯迅 《二心集·“硬譯”與“文學的階級性”》:“作者雖然單獨執(zhí)筆,氣類則決不只一人,用‘我們’來說話,是不錯的。”
(2).氣質(zhì)同類者。 唐 白居易 《秋蝶》詩:“朝生夕俱死,氣類各相從。”《資治通鑒·晉惠帝永興元年》:“ 鮮卑 、 烏桓 ,我之氣類,可以為援,奈何擊之!” 胡三省 注:“ 鮮卑 、 烏桓 , 東胡 之種,與 匈奴 同稟北方剛強之氣,又同類也?!?/p>
唱和
唱和 (chànghè) 以原韻律答和他人的詩或詞 write and reply in poems, using the same rhyme sequence 歌唱時此唱彼和,互相呼應(yīng) one singing a song and the others joining in the chorus王令名句,答黃藪富道名句。注釋由系統(tǒng)生成,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