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宋代白玉蟾《安分歌》:
神仙底事君知否,君若知兮求不茍。
先且回頭自揣量,須量瞞心方開口。
神仙有術(shù)非不傳,也要儂家有夙緣。
若也人人皆會得,天機容易向人言。
學(xué)道學(xué)仙須篤志,時然一念無疑意。
如是操心無始終,又道辨金將火試。
你們心地荊棘多,善根才發(fā)便成魔。
若能先合神仙意,已分無時也奈何。
心地不明言行惡,做出事來須是錯。
自家無取他無求,思量何似當(dāng)初莫。
恁地思量本故然,且教自己故心堅。
君看古今得事者,一片靈臺必不然。
未見志人須愿見,逢著人時心百變。
何緣傳授有易難,自是玄門未歷煉。
問你如何不料量,自家窮達任穹蒼。
但且奈心依本分,人言有麝自然香。
玉蟾本是山林客,尋個好心人難得。
于今且趁草鞋壯,臉?biāo)铺壹t眼正黑。
玉蟾你也好獃頭,何似拂袖歸去休。
有可度人施設(shè)處,便還鐘呂逞風(fēng)流。
無人知,獨自去,白云千里不回顧。
依前守取三腳鐺,且把清風(fēng)明月煮。
注釋參考
何緣
怎么;為什么?!稌x書·桓沖傳》:“ 沖 性儉素,而謙虛愛士。嘗浴后,其妻送以新衣, 沖 大怒,促令持去。其妻復(fù)送之,而謂曰:‘衣不經(jīng)新,何緣得故!’ 沖 笑而服之?!?宋 蘇軾 《上神宗皇帝書》:“不然,則 山 東之盜, 二世 何緣不覺? 南詔 之?dāng)。?明皇 何緣不知?” 章炳麟 《文學(xué)總略》:“必以儷辭為文,何緣《十翼》不能一致,豈波瀾既盡,有所謝短乎?”
傳授
傳授 (chuánshòu) 講解、教授學(xué)問、技藝 pass on;teach 傳授技術(shù)有易
古部落名。在 黃河 之北或 易水 附近。有,詞頭?!吨駮o年》卷上:“十二年, 殷侯 子 亥 賓于 有易 , 有易 殺而放之。十六年, 殷侯微 以 河伯 之師伐 有易 ,殺其君 綿臣 ?!?王國維 《殷卜辭中所見先公先王考·王恒》:“﹝《楚辭·天問》:﹞‘ 昬微 遵跡, 有狄 不寧?!?昬微 即 上甲微 , 有狄 亦即 有易 也。古狄、易二字同音,故互相通假……其國當(dāng)在 大河 之北,或在 易水 左右?!?郭沫若 《中國史稿》第二編第二章第一節(jié):“ 有易氏 在有的文獻中作 有扈 ,是當(dāng)時北方的一個強大部落?!?/p>
自是
自是 (zìshì) 自然是 naturally;of course 眾人見他如此無禮,自是憤憤不平 自以為是 self-conceited 自見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老子》 從此 from now on;from then on;henceforth;thereupon玄門
(1).《老子》:“玄之又玄,眾妙之門?!焙笠蛞浴靶T”指道教?!段簳ざY志一》:“ 世宗 優(yōu)游在上,致意玄門,儒業(yè)文風(fēng),顧有未洽。” 后蜀 何光遠 《鑒戒錄·躭釋道》:“ 李德裕 相公性好玄門,往往冠褐,修 彭祖 房中之術(shù),求 茅君 點化之功。”
(2).指佛教。 晉 慧遠 《三報論》:“推此以觀,則知有方外之賓,服膺妙法,洗心玄門。” 唐 劉孝孫 《游靈山寺》詩:“永懷筌了義,寂念啟玄門?!薄冻蹩膛陌阁@奇》卷二八:“今生更復(fù)勤脩精進,直當(dāng)超脫玄門,上證大覺。”
(3).指高深的境界。 南朝 宋 劉義慶 《世說新語·言語》:“ 劉尹 與 桓宣武 共聽講《禮記》, 桓 云:‘時有入心處,便覺咫尺玄門。’ 劉 曰:‘此未關(guān)至極,自是 金華殿 之語?!?/p>
(4).天門?!稘h書·陳湯傳》:“ 東萊郡 黑龍冬出,人以問 湯 。 湯 曰:‘是所謂玄門開,微行數(shù)出,出入不時,故龍以非時出也。’”
(5).墓門。 隋 《劉明暨妻梁氏墓志》:“玄門將掩,勒記於斯。”
白玉蟾名句,安分歌名句。注釋由系統(tǒng)生成,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