豈惟我惜別,行道情苒荏
出自宋代樓鑰《送王林叔推官分韻得錦字》:
王郎天下士,中和自生稟。
澹然初無營,見者輒斂衽。
幕中資婉畫,處事極精審。
與人如恐傷,律己淵冰懔。
深恐馬駭輿,要使鸮食葚。
一寸憂國心,幾年不甘寢。
此意大未酬,退靜若已甚。
使之行所學,庶幾人奠枕。
向來孰間之,未免斯立噤。
川泳而云飛,賴有東陽沈。
露章極推轂,分韻句裁錦。
風流有如許,不復嘆踔踸。
如君豈蓬高,人物妙流品。
不應奉香火,為養(yǎng)謀祿廩。
與君幸瓜葛,心交今十稔。
豈惟我惜別,行道情苒荏。
紅蓮色何似,翠柏風逾凜。
愿君疎藥裹,一意護茵飪。
棄鼎寶康瓠,浮名如拾瀋。
行矣無多言,臨岐且劇飲。
注釋參考
豈惟
見“ 豈唯 ”。
惜別
惜別 (xībié) 舍不得離別 be reluctant to part 惜別之情道情
道情 (dàoqíng) 曲藝的一個類別。淵源于唐代的《承天》《九真》等道曲。南宋始用漁鼓、筒板伴奏,故又稱道情漁鼓。至清代,道情同各地民間音樂結(jié)合形成了同源異流的多種形式,如陜北道情、江西道情、湖北漁鼓、四川竹琴等。道情多以唱為主,以說為輔。有坐唱、站唱、單口、對口等表演形式 a form of folk art;ballad with a moral theme苒荏
指時間逐漸逝去。 晉 陸云 《與楊彥明書》:“時去苒荏,歲行復半?!?宋 樓鑰 《送王木叔推官分韻得錦字》:“豈惟我惜別,行道情苒荏?!?/p>
樓鑰名句,送王林叔推官分韻得錦字名句。注釋由系統(tǒng)生成,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