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宋朝蘇軾《贈上天竺辯才師》
南北一山門,上下兩天竺。
中有老法師,瘦長如鸛鵠。
不知修何行,碧眼照山谷。
見之自清涼,洗盡煩惱毒。
坐令一都會,男女禮白足。
我有長頭兒,角頰峙犀玉。
四歲不知行,抱負(fù)煩背腹。
師來為摩頂,起走趁奔鹿。
乃知戒律中,妙用謝羈束。
何必言《法華》,佯狂啖魚肉。
注釋參考
不知
是指對于某種事物不清楚和不理解,和知道的意思相反。碧眼
(1).綠色的眼睛。 唐 李咸用 《臨川逢陳百年》詩:“ 麻姑山 下逢真士,玄膚碧眼方瞳子?!?宋 蘇軾 《佛日山榮長老方丈》詩之二:“何處霜眉碧眼客,結(jié)為三友冷相看?!?朱錫梁 《白門詠史》之二:“雖然陵墓殘薪采,碧眼 孫郎 是可兒。”
(2).舊指胡人,后指白種人。 明 陳汝元 《金蓮記·焚券》:“金鼓連天,喊聲震地,不是赤眉嘯聚,定為碧眼橫行。” 明 徐渭 《沉叔子解番刀為贈》詩:“鏤金小字半欲滅,付與碧眼譯不出?!?清 黃遵憲 《八月十五夜太平洋舟中望月作歌》:“虬髯高歌碧眼醉,異方樂祇增人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