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念過去微塵劫,與子禪門同正{1|1}法
出自唐代張說《送考功武員外學(xué)士使嵩山署舍利塔》:
懷玉泉,戀仁者,寂滅真心不可見,空留影塔嵩巖下。
寶王四海轉(zhuǎn)千輪,金曇百粒送分身。
山中二月娑羅會,虛唄遙遙愁思人。
我念過去微塵劫,與子禪門同正{1|1}法。
雖在神仙蘭省間,常持清凈蓮花葉。
來亦好,去亦好,了觀車行馬不移,當(dāng)見菩提離煩惱。
注釋參考
過去
過去 (guòqù) (過去原是佛家語,指前生?!艾F(xiàn)代漢語”的“過去”是“從前”的意思,不再有佛教的含義了) 從前 in or of the past;formerly;previously 忘記過去,就意味著背叛 通過或越過(成為)某種障礙的事物 pass 這水溝就一米來寬,我們跳過去就是 發(fā)生,尤指依時間發(fā)生間隔順序或按此順序發(fā)生 tick away 與此同時,病房里的生活照常一天一天地過去 消逝 wear 等待藥物的作用過去 離開或經(jīng)過說話人或敘述的對象所在地向另一個地點去 go over;across 汽車剛開過去一輛 婉辭,死亡(后面要加“了”) pass away 他祖父昨天夜里過去了 過去 (guòqu) over 用在動詞后,表示反面對著自己 他把書翻過去,看書背面的價格 用在動詞后,表示失去原來正常的狀態(tài) 他氣得昏死過去 用在動詞后,表示通過 你這么不講面子,可太說不過去了 用在動詞后,表示離開或經(jīng)過所在的地方(車從我身邊開了過去) 用在形容詞后,表示超過,多與“得”或“不”連用 你怎么也兇不過去她微塵
(1).佛教語。色體的極小者稱為極塵,七倍極塵謂之“微塵”。常用以指極細(xì)小的物質(zhì)。《大毗婆沙論》卷一三六:“應(yīng)知極微是細(xì)色。不可斷截破壞貫穿,不可取捨乘履摶掣,非長非短,非方非圓,非正不正,非高非下,無有細(xì)分,不可分析,不可覩見,不可聽聞,不可齅嘗,不可摩觸。故説極微是最細(xì)色。此七極微,成一微塵。是眼識所取色中最微細(xì)者?!?北齊 顏之推 《顏氏家訓(xùn)·歸心》:“何故信凡人之臆説,迷大圣之妙旨,而欲必?zé)o 恒 沙世界,微塵數(shù)刼也?”《北齊書·樊遜傳》:“法王自在,變化無窮,置世界於微塵,納 須彌 於黍米。” 唐 張喬 《雨中宿僧院》詩:“勞生無了日,妄念起微塵?!?清 龔自珍 《法性即佛性論》:“十方,三世,所有微塵非他,知見而已矣?!?/p>
(2).極細(xì)小的塵埃。 唐 崔玨 《和人聽歌》:“《巫山》唱罷行云過,猶自微塵舞畫梁?!?魯迅 《吶喊·阿Q正傳》:“他早就兩眼發(fā)黑,耳朵里嗡的一聲,覺得全身仿佛微塵似的迸散了?!?艾青 《光的贊歌》七:“每一個人都是一個生命,人世銀河星云中的一粒微塵,每一粒微塵都有自己的能量,無數(shù)的微塵匯集成一片光明?!?/p>
(3).喻指卑微不足道者。常用作謙詞。 南朝 梁 陶弘景 《冥通記》卷二:“ 劉夫人 曰:‘ 周生 ,爾知積業(yè)樹因從何而來,得如今日乎?’ 子良 答曰:‘微塵下俗,實所不究?!?前蜀 杜光庭 《洋州宗夔令公本命醮詞》:“伏念臣獲以微塵,累叨皇澤,入?yún)⑤o衛(wèi),出領(lǐng)藩維?!?康有為 《蘇村臥病寫懷》詩:“縱橫宙合一微塵,偶到人間閲廿春?!?/p>
禪門
(1).佛教語。謂禪定之法門,為心定于一、屏除妄念之法。又指 達摩 所傳禪法言,即謂禪宗法門。 唐 玄覺 《永嘉證道歌》:“是以禪門了卻心,頓入無生知見力?!贝恕岸U門”即禪宗之法門。
(2).猶佛門。指佛教。 唐 唐彥謙 《寄蔣二十四》詩:“禪門澹泊無心地,世事生疏欲面墻。” 清 鈕琇 《觚賸續(xù)編·月涵》:“所至之地,緇素宗仰,於是海內(nèi)無不推 月涵 為禪門尊宿矣?!?嚴(yán)復(fù) 《和荊公》:“禪門講座下,所得盡平平?!?/p>
(3).佛教語。即叢林。僧侶群聚的寺院?!夺屖弦[·躁靜》:“禪門,別號叢林。” 唐 孫逖 《奉和崔司馬游云門寺》:“繫馬清溪樹,禪門春氣濃。”參見“ 叢林 ”。
張說名句,送考功武員外學(xué)士使嵩山署舍利塔名句。注釋由系統(tǒng)生成,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