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年太史取家傳,知有班昭續(xù)漢書
出自宋代蘇軾《蘇子容母陳夫人挽詞》:
蘇陳甥舅真冰玉,正始風(fēng)流起頹俗。
夫人高節(jié)稱其家,凜凜寒松映修竹。
雞鳴為善日日新,八十三年如一晨。
豈惟家室宜壽母,實(shí)與朝廷生異人。
忘軀殉國乃吾子,三仕何曾知慍喜。
不煩擁笏強(qiáng)垂魚,我視去來皆夢爾。
誦詩相挽真區(qū)區(qū),墓碑千字多遺余。
他年太史取家傳,知有班昭續(xù)漢書。
注釋參考
他年
(1).猶言將來,以后?!蹲髠鳌こ晒辍罚骸?曹 人使公子 負(fù)芻 守…… 負(fù)芻 殺其大子而自立也,諸侯乃請(qǐng)討之。 晉 人以其役之勞,請(qǐng)俟他年?!?唐 杜牧 《寄題甘露寺北軒》詩:“他年會(huì)著荷衣去,不向山僧道姓名?!?清 龔自珍 《乙酉十二月十九日得漢鳳紐白玉印一枚喜極賦詩》:“引我飄搖思,他年能不能?”
(2).往年;以前。 唐 杜甫 《千秋節(jié)有感》詩之二:“圣主他年貴,邊心此日勞?!?唐 韓愈 《祭虞部張員外文》:“他年諸人,莫有能比?!?唐 薛能 《雕堂》詩:“他年誰識(shí)我,心跡在 徐州 ?!?/p>
太史
太史 (tàishǐ) 官名。三代為史官與歷官之宅,朝廷大臣。后職位漸低,秦稱太史令,漢屬太常,掌天文歷法。魏晉以后太史僅掌管推算歷法。至明清兩朝,修史之事由翰林院負(fù)責(zé),又稱翰林為太史 an official who holds astronom and calendar 指司馬遷所著的《史記》 Historical Records written by Si Maqian 參之太史。——唐· 柳宗元《柳河?xùn)|集》家傳
(1) [family biography] 敘述家人事跡以傳示其子孫的傳記
(2) 另見 jiāchuán
詳細(xì)解釋記載父兄及先祖事跡的傳記。《后漢書·列女傳序》:“故自中興以后,綜其成事,述為《列女篇》。如 馬 、 鄧 、 梁后 別見前紀(jì), 梁嫕 、 李姬 各附家傳,若斯之類,并不兼書。” 宋 歐陽修 《王彥章畫像記》:“予以節(jié)度判官來此,求於 滑 人,得公之孫 睿 所録家傳。” 清 梁章鉅 《歸田瑣記·曼云先兄家傳》:“顧念兄之行誼,惟余知之最悉,不可以無言,因摭拾其事,為家傳一首?!?魯迅 《吶喊·阿Q正傳》:“其次是家傳,則我既不知與 阿Q 是否同宗,也未曾受他子孫的拜托;或‘小傳’,則 阿Q 又更無別的‘大傳’了?!?/p>
(1).家中世代相傳?!蛾悤そ倐鳌罚骸凹伴L,篤學(xué)有辭采,家傳賜書數(shù)千卷, 總 晝夜尋讀,未嘗輟手?!?宋 張淏 《云谷雜記·太宗識(shí)見》:“ 神宗 忽問 呂 曰:‘卿體中無恙否?’對(duì)曰:‘臣無事。’斯須,又問‘卿果覺安否?’ 呂 又對(duì)曰:‘臣不敢強(qiáng)。’……后數(shù)日,果感疾,迤邐不起。豈識(shí)鑒之妙得於家傳,故同符如此。” 清 李漁 《比目魚·聯(lián)班》:“有女更娉婷,只愁未識(shí)家傳秘?!?/p>
(2).指祖?zhèn)鞯臇|西。《西湖佳話·葛嶺仙跡》:“原來 鮑玄 最好的是外丹并內(nèi)養(yǎng)之術(shù),因見 葛洪 出自神仙之裔,便盡將所得丹術(shù)朝夕與 葛洪 講究,指望他有些家傳?!?/p>
(3).家家傳誦。 唐 王建 《哭孟東野》詩之一:“但是 洛陽 城里客,家傳一本杏殤詩。”參見“ 家傳戶誦 ”。
漢書
漢書 (Hànshū) 書名,東漢班固撰。父班彪繼《史傳》而作《后傳》,六十五篇,固以其父所續(xù)不詳,又綴集史料,撰成本書。上起前206年高祖元年,下迄公元24年劉主更始二年,包括王莽的新朝在內(nèi),共二百三十年,有十二紀(jì)、八表、十志、七十列傳一百篇,其中八表和《天文志》未完稿,由其妹班昭續(xù)成,成為我國第一部斷代史 Han Shu(History of the Former Han Dynasty)蘇軾名句,蘇子容母陳夫人挽詞名句。注釋由系統(tǒng)生成,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