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宋代陳造《和陶淵明二十首》:
作計憂患場,賢圣頗中之。
淮鄉(xiāng)酒價賤,希復獨醒時。
齒發(fā)變今昔,撫己萬負茲。
清坐挹飲客,辭費未免疑。
客歡我怡然,此戒何妨持。
注釋參考
齒發(fā)
齒發(fā) (chǐfà) 牙齒與頭發(fā)。借指年齡或謙稱自身 tooth and hair 幸被齒發(fā),何敢負德?——李朝威《柳毅傳》今昔
今昔 (jīnxī) 現(xiàn)在和過去 the present and the past 不知今昔是何年 今昔對比撫己
省察自己;自問。 晉 陶潛 《歲暮和張常侍》:“撫己有深懷,履運增慨然?!?元 柯丹邱 《荊釵記·奸詰》:“學生失于龍蛇之辨,致有鼠雀之牙,撫己多慚,見公甚愧?!?/p>
負茲
諸侯患病之稱。《公羊傳·桓公十六年》:“﹝ 衛(wèi)侯朔 ﹞屬負茲舍,不即罪爾?!?何休 注:“屬,託也。天子有疾稱不豫,諸侯稱負茲?!?徐彥 疏:“諸侯言負茲者,謂負事繁多,故致疾?!?/p>
陳造名句,和陶淵明二十首名句。注釋由系統(tǒng)生成,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