豈知重見長安雪,喜極豐年簫鼓咽
出自宋代周必大《韓子溫尚書以長句送江梅次韻》:
憶昔歸田友麋鹿,雪里尋梅踏瑤玉。
巡檐屢作杜陵笑,窮路幾為步兵哭。
忽逢綠衣鬢如云,歌舞醉人睡昏昏。
覺來但有風(fēng)相襲,夢斷初無香返魂。
豈知重見長安雪,喜極豐年簫鼓咽。
更讀裴公東閣詩,仍分處士西湖月。
皎如玉樹臨我傍,幸同待漏靴滿霜。
但愿和羹繼先業(yè),不辭草制搜枯腸。
注釋參考
知重
賞識(shí);看重。 南朝 宋 劉義慶 《世說新語·賞譽(yù)》:“太傅 東海王 鎮(zhèn) 許昌 ,以 王安期 為記室參軍,雅相知重?!?唐 康駢 《劇談錄·元相國謁李賀》:“ 元和 中,進(jìn)士 李賀 善為歌篇, 韓文公 深所知重,於縉紳之間每加延譽(yù)?!?元 關(guān)漢卿 《望江亭》第一折:“若有似俺男兒知重我的,便嫁他去也罷。”《初刻拍案驚奇》卷三十:“﹝ 李生 ﹞通曉吏事,又且廉謹(jǐn)明干,甚為 深州 太守所知重?!?/p>
長安
[Chang'an] 長安地名始于秦朝,西漢、隋、唐等朝的都城,在今陜西西安一帶
詳細(xì)解釋(1).古都城名。 漢高祖 七年(公元前200年)定都于此。此后 東漢 獻(xiàn)帝 初、 西晉 愍帝 、 前趙 、 前秦 、 后秦 、 西魏 、 北周 、 隋 、 唐 皆于此定都。 西漢 末綠林、赤眉, 唐 末 黃巢 領(lǐng)導(dǎo)的農(nóng)民起義軍也曾建都于此。故城有二: 漢 城筑于 惠帝 時(shí),在今 西安市 西北。 隋 城筑于 文帝 時(shí),號 大興城 ,故址包有今 西安城 和城東、南、西一帶。 唐 末就舊城北部改筑新城,即今 西安城 。
(2). 唐 以后詩文中常用作都城的通稱。 唐 李白 《金陵》詩之一:“ 晉 家南渡日,此地舊 長安 ?!?宋 周密 《武林舊事·淳熙八年》:“雪卻甚好,但恐 長安 有貧者?!?清 龔自珍 《同年馮文江索詩贈(zèng)行》:“ 馮君 才大行孔修,少年挾策 長安 游?!?/p>
豐年
豐年 (fēngnián) 豐碩的年景;豐收之年 good year;bumper harvest year 瑞雪兆豐年簫鼓
簫與鼓。泛指樂奏。 南朝 梁 江淹 《別賦》:“琴羽張兮簫鼓陳, 燕 趙 歌兮傷美人。” 宋 張孝祥 《水調(diào)歌頭·桂林集句》詞:“家種黃柑丹荔,戶拾明珠翠羽,簫鼓夜沉沉。” 明 王玉峰 《焚香記·赴任》:“樓船簫鼓交龍旆,想赴京時(shí)半肩行李,從今一洗當(dāng)年恥?!?清 昭槤 《嘯亭續(xù)錄·端午龍舟》:“ 乾隆 初,上於端午日,命內(nèi)侍習(xí)競渡於 福海 中,皆畫船簫鼓,飛龍鷁首,絡(luò)繹於鯨波怒浪之間。”亦指軍樂。 唐 李白 《發(fā)白馬》詩:“將軍發(fā)白馬,旌節(jié)渡 黃河 。簫鼓聒山岳,滄溟涌濤波?!?/p>
周必大名句,韓子溫尚書以長句送江梅次韻名句。注釋由系統(tǒng)生成,僅供參考
- 10生存還是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