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宋代鄭獬《慈烏行》:
鴉鴉林中雛,日晚猶未棲。
口銜山櫻來,獨(dú)向林中啼。
林中有鴉父,昔生六七兒。
一朝棄之去,空此群雛悲。
意謂父在林,還傍前山飛。
山中得山櫻,欲來反哺之。
繞林復(fù)穿樹,疑在葉東西。
東西竟無有,還上高高枝。
高枝僅空巢,見此涕沾衣。
復(fù)念營(yíng)巢初,手足生瘡痍。
朝飛恐雛渴,暮飛恐雛饑。
一日萬千回,日日銜黍歸。
今我羽翼成,反哺方有期。
如何天奪去,遂成長(zhǎng)別離。
山櫻正滿枝,結(jié)子紅琲肥。
而我不得哺,安用自啄為。
嗟嗟我薄祜,哺之固已遲。
尚有慈母恩,群雛且相隨。
注釋參考
高枝
(1).高樹枝。 三國(guó) 魏 曹植 《公宴》詩(shī):“潛魚躍清波,好鳥鳴高枝?!?晉 陶潛 《飲酒》詩(shī)之八:“青松在東園,眾草沒其姿。凝霜殄異類,卓然見高枝?!?/p>
(2).比喻高的地位或地位高的人。 唐 羅隱 《寄酬鄴王羅令公》之二:“正憂末派淪滄海,忽見高枝拂絳霄?!薄都t樓夢(mèng)》第二七回:“怪道呢,原來爬上高枝兒去了?!?/p>
鄭獬名句,慈烏行名句。注釋由系統(tǒng)生成,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