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宋代趙與泌《勸孝》:
三復(fù)蓼莪思二親,親恩天地?zé)o比倫。
生我鞠我長育我,出入腹我何艱辛。
為人這子欲報(bào)德,吳天于我心罔極。
順承猶恐莫酬恩,況敢忘恩為悖逆。
此邦由來多孝義,縣西元有曾參里。
后來因避大賢名,卻易里名為養(yǎng)志。
乃知里有孝順人,至今名號(hào)猶芳芬。
人心天理不相遠(yuǎn),前賢孝行胡不遵。
習(xí)俗薄惡良可嘆,梟獍之徒肆其悍。
不念父母劬勞恩,悖德悖禮如習(xí)慣。
在汝當(dāng)為反哺烏,汝乃叱之若狗奴。
在汝當(dāng)為羊跽乳,汝乃詈之如赫鼠。
此事雖云未必然,我乃聞之毛發(fā)寒。
一朝引咎深自責(zé),由我教化有未格。
思昔曾為貴鄉(xiāng)令,見人母子偶相競。
令因涕出受孝經(jīng),母子翻然起新敬。
余今告汝以因緣,汝宜悉把舊惡悛。
從前果報(bào)言難盡,孝順之中自有天。
五刑不孝最為大,汝宜猛省聽予誨。
官法昭昭在眼前,輕則編置重則配。
假如幸免遭官刑,必有天刑及汝身。
六丁霹歷飛雷霆,此時(shí)無路可自新。
注釋參考
五刑
五刑 (wǔxíng) 我國古代的五種刑罰,通常指墨、劓、宮、大辟,也指笞、杖、徒、流、死 the five chief forms of punishment in ancient China不孝
不孝 (bùxiào) 不孝順 not to show filial obedience 舊時(shí)父母喪事中用于自稱 your son猛省
(1).猛然覺悟;忽然明白過來。《朱子語類》卷二七:“ 曾子 遲鈍,直是辛苦而后得之。故聞一貫之説,忽然猛省,謂這個(gè)物事元來只是恁地。”《三國演義》第二二回:“ 玄德 猛省曰:‘莫非 鄭康成 先生乎?’” 清 黃景仁 《乙未除夕前五日》詩:“下士方在迷,達(dá)人已猛省?!?巴金 《春》一:“她不用思想茫然地過了片刻,然后猛省地拿起書。”
(2).忽然憶起。 宋 無名氏 《張協(xié)狀元》戲文第十五出:“沉吟一和,猛省孩兒事未員。”
(3).深刻反省。 明 高攀龍 《講義·十室之邑》:“若使十室之忠信,有肯回頭猛省的,豈不是絶世聰明睿知!” 清 黃六鴻 《?;萑珪ば堂ぷ员M》:“爾等試靜思,猛省毋忽?!?巴金 《滅亡》第六章:“在從前她一點(diǎn)也不覺得,現(xiàn)在猛省起來才覺得從前的生活是何等危險(xiǎn)的了?!?/p>
趙與泌名句,勸孝名句。注釋由系統(tǒng)生成,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