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來藜杖橫,笑去綸巾欹
出自宋代張镃《簡喻叔奇工部沈無隱寺簿》:
園居懶成癖,駕言何所之。
出門無妨看好雪,粉地玉天相范圍。
氣增坐車熱,旋換白鹿騎。
不須攜古囊,詩句隨雪飛。
故人昨遷官,過我睡掩扉。
登堂謝不敏,款放俄移時(shí)。
咨詢玉照三百樹,縱未放花堪舉卮。
當(dāng)約香山翁,共了此段奇。
喜歸步林曲,問梅梅有辭。
相看兩經(jīng)年,非無主人知。
去春偶晴多,昏曉無不宜。
靜來藜杖橫,笑去綸巾欹。
琉璃巨鐘深數(shù)指,月底四弦驚鵲起。
興濃何必?cái)嘁黜毧鞂懶略~歌皓齒。
燭遙照路不照花,三更露壓星斗斜。
明床氈穩(wěn)半酣寢,頭上最愛香云遮。
明朝再來看,亦復(fù)送落霞。
尤物到了奇,飄英覆泥沙。
非徒隨步白錦茵,轉(zhuǎn)首綠蔭森交加。
于今雪見五六白,斂衽何辭讓渠色。
但催佳客犯寒來,我自有花開頃刻。
言余試搖枝上凍,已覺欣欣芳萼動(dòng)。
或如紅豆或如椒,若說供詩盡禁用。
星郎農(nóng)簿辭林鳳,素有聲名過屈宋。
訪余必待巧乘閒,卻恐梅花解嘲弄。
注釋參考
藜杖
用藜的老莖做的手杖。質(zhì)輕而堅(jiān)實(shí)。《晉書·山濤傳》:“ 魏帝 嘗賜 景帝 春服,帝以賜 濤 ,又以母老,并賜藜杖一枚?!?明 徐復(fù)祚 《投梭記·敘飲》:“藜杖西山且挾書,蹉跎光景徂?!?陳毅 《夏夜由王家坪歸楊家?guī)X》詩:“ 延水 波濤翻駭浪,一燈藜杖送人歸。”
綸巾
綸巾 (guānjīn) 古代用青絲帶做的頭巾,又名諸葛巾 black silk ribbon scarf張镃名句,簡喻叔奇工部沈無隱寺簿名句。注釋由系統(tǒng)生成,僅供參考
- 九月九日眺山川,歸心歸望積風(fēng)煙。
- 貴為金馬客,雅稱水曹郎
- 今日玉簫臺(tái)下,明日天臺(tái)路上,是處是天涯作者:李孝光作品:水調(diào)歌頭
- 視而不見,名曰夷;聽之不聞,名曰希;搏之不得,名曰微。
- 可憐陌上花開盡,不見魚軒緩緩歸
- 前賢蚤達(dá)尚如斯,我已多公五千日作者:姜特立作品:辛亥夏余將廣舊廬偶讀欒城李方叔新宅詩篇是
- 宸心頃自責(zé),疏節(jié)錄其遺作者:高登作品:陳少陽贈(zèng)官
- 絲脆蛛停網(wǎng),花枯蜜守脾
- 路人行行望驄馬,山中卻為詩淹留作者:梁棟作品:謁御史張?jiān)虑?/a>
- 羸僧下高閣,獨(dú)鳥沒遠(yuǎn)岸。作者:陸龜蒙作品:次追和清遠(yuǎn)道士詩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