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宋代董嗣杲《醉后登黃池港舟》:
大江勝絕此無(wú)儔,不省荒寒醉酒樓。
秉燭尚嫌杯數(shù)窄,換舟便覺(jué)櫓聲柔。
山連青意為仙塚,池接黃名是逆流。
僵臥莫知身紀(jì)墮,岸南燈火屬宣州。
注釋參考
秉燭
謂持燭以照明。 唐 孟浩然 《春初漢中漾舟》詩(shī):“良會(huì)難再逢,日入須秉燭?!?宋 梅堯臣 《送道損司門》詩(shī):“朝看不足暮秉燭,何暇更尋桃與杏。”《三國(guó)演義》第七七回:“起坐內(nèi)室,秉燭看書(shū)。”《紅樓夢(mèng)》第一一四回:“丫頭秉燭伺候?!?/p>
櫓聲
搖櫓聲。 唐 劉禹錫 《步出武陵?yáng)|亭臨江寓望》詩(shī):“戍搖旗影動(dòng),津晚櫓聲促?!?明 桑悅 《題鳳洲草堂效吳體》詩(shī):“枕邊驚聞櫓聲過(guò),檻外俯看云影浮。”
董嗣杲名句,醉后登黃池港舟名句。注釋由系統(tǒng)生成,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