權(quán)利炙手熱,爭道俱著鞭
出自宋代王炎《題巴陵宰鄧器先北窗》:
權(quán)利炙手熱,爭道俱著鞭。
雞鳴已盥櫛,日莫未息肩。
中宵一假寐,夢想游鈞天。
達人袖手觀,方寸常超然。
冰壺不受暑,凜凜含清寒。
消搖北窗下,俯仰宇宙寬。
千詩句有眼,一曲琴無弦。
開尊對白墮,拂榻飽黑甜。
功名不掛念,氣定神自閒。
淵明亦一出,未倦飛已還。
我常疑若人,本不欲閉關(guān)。
漫仕今墨綬,閱世垂蒼顏。
卷舒各有時,隱顯皆足賢。
先正文昌丞,玉立四近班。
風(fēng)流被后昆,世以忠孝傳。
丹扆新日月,黃圖舊山川。
故家喬木高,義氣許國堅。
前賢經(jīng)濟心,不在軒冕間。
才猷時所須,何得無里言。
高枕恐未穩(wěn),鳴珂終小騫。
煌煌漢元侯,事業(yè)光青編。
注釋參考
權(quán)利
權(quán)利 (quánlì) 權(quán)勢和貨財 potency and money 稍爭權(quán)利,更相殺害?!逗鬂h書》 公民或法人依法應(yīng)享有的權(quán)力和利益 right 人民的權(quán)利炙手
(1).燙手。 唐 白居易 《放言》詩之四:“昨日屋頭堪炙手,今朝門外好張羅?!?魯迅 《彷徨·弟兄》:“他伸手去一摸他的頭,又熱得炙手?!?/p>
(2).比喻權(quán)勢熾盛。 宋 王應(yīng)麟 《困學(xué)紀(jì)聞·評詩》:“ 天寳 十載時, 林甫 在相位,盍簪列炬之盛,其炙手之徒歟。” 明 沉德符 《野獲編·內(nèi)閣·劉小魯尚書》:“當(dāng) 江陵 炙手時, 劉 獨退避冷局。” 清 洪昇 《長生殿·定情》:“中書獨坐攬朝權(quán),看炙手威風(fēng)赫烜?!眳⒁姟?炙手可熱 ”。
(3).指炫耀。 清 黃宗羲 《<空林禪師詩>序》:“夫 寒山 、 拾得 村墅壁所抄之物,豈可與 皎然 、 靈徹 絜其笙簧,然而 皎靈 一生學(xué)問不堪向 天臺 炙手,則知飾聲成文、彫音作蔚者非禪家本色?!?/p>
爭道
(1).爭棋路?!妒酚洝ご炭土袀鳌罚骸?魯句踐 與 荊軻 博,爭道, 魯句踐 怒而叱之?!?/p>
(2).指下棋?!缎绿茣堃字畟鳌罚骸昂竺垦嗉瑒t二 張 諸 武 雜侍,摴博爭道為笑樂?!?/p>
(3).爭占道路。《東觀漢記·馮異傳》:“ 異 敕吏士,非交戰(zhàn)受敵,常行諸營之后,相逢引車避之,由是無爭道變鬭者。” 唐 杜甫 《過南岳入洞庭湖》詩:“洪波忽爭道,岸轉(zhuǎn)異江湖。” 宋 歐陽修 《采桑子》詞:“爭道誰家?緑柳朱輪走鈿車。”
著鞭
(1).鞭打;用鞭子趕?!度龂尽侵尽侵鱾鳌贰?權(quán) 乘駿馬越 津橋 得去” 裴松之 注引 晉 虞溥 《江表傳》:“ 權(quán) 乘駿馬上 津橋 …… 谷利 在馬后,使 權(quán) 持鞍緩控, 利 於后著鞭,以助馬勢,遂得超度?!?清 曹寅 《九月七日蒙陰曉發(fā)》詩:“天色微沾雨,林香緩著鞭?!?/p>
(2).《晉書·劉琨傳》:“與 范陽 祖逖 為友,聞 逖 被用,與親故書曰:‘吾枕戈待旦,志梟逆虜,???祖生 先吾著鞭?!豹q言著手進行,開始做。后常用以勉人努力進取。 唐 韓翃 《家兄自山南罷歸獻詩敘事》:“時輩已爭先,吾兄未著鞭?!?宋 陸游 《書事》詩之三:“功名在子何殊我,惟恨無人快著鞭?!?/p>
(1).鞭打;用鞭子趕。 金 元好問 《榆社硤口村早發(fā)》詩:“瘦馬長途懶著鞭,客懷牢落五更天。”
(2).猶言著手進行,開始做。 元 耶律楚材 《屏山居士<鳴道集說>序》:“昔予嘗見《鳴道集》,甚不平之,欲為書糾其蕪謬而未暇,豈意 屏山 先我著鞭,遂為序?!?/p>
(3).常用以勉人努力進取。 清 李漁 《奈何天·慮婚》:“這是條qing{1*1}云{1-1}路,早著鞭,不似那納粟求官的資格淺?!?/p>
王炎名句,題巴陵宰鄧器先北窗名句。注釋由系統(tǒng)生成,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