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唐代韓愈《歸彭城》:
天下兵又動,太平竟何時。
訏謨者誰子,無乃失所宜。
前年關(guān)中旱,閭井多死饑。
去歲東郡水,生民為流尸。
上天不虛應(yīng),禍福各有隨。
我欲進(jìn)短策,無由至彤墀。
刳肝以為紙,瀝血以書辭。
上言陳堯舜,下言引龍夔。
言詞多感激,文字少葳蕤。
一讀已自怪,再尋良自疑。
食芹雖云美,獻(xiàn)御固已癡。
緘封在骨髓,耿耿空自奇。
昨者到京城,屢陪高車馳。
周行多俊異,議論無瑕疵。
見待頗異禮,未能去毛皮。
到口不敢吐,徐徐俟其巇。
歸來戎馬間,驚顧似羈雌。
連日或不語,終朝見相欺。
乘閑輒騎馬,茫茫詣空陂。
遇酒即酩酊,君知我為誰。
注釋參考
短策
(1).短的馬鞭。《左傳·襄公十七年》:“ 左師 為己短策,茍過 華臣 之門,必騁?!?孔穎達(dá) 疏:“策,馬捶也……必為短策者,私助御者,不欲使人知也?!?/p>
(2).短杖。 晉 陸云 《逸民賦》:“杖短策而遂往兮,乃枕石而漱流?!?唐 皮日休 《太湖詩·銷夏灣》:“小艖或可汎,短策或可支?!?/p>
(3).短的簡冊。 唐 李賀 《送沉亞之歌》:“白藤交穿織書笈,短策齊裁如梵夾?!?/p>
(4).笨拙的策略。亦用為謙詞。 唐 韓愈 《歸彭城》詩:“我欲進(jìn)短策,無由至彤墀?!?/p>
無由
無由 (wúyóu) 沒有門徑或機(jī)會 have no way (of doing sth.) 相見無由彤墀
即丹墀。借指朝廷。 唐 韓愈 《歸鼓城》詩:“我欲進(jìn)短策,無由至彤墀?!?宋 秦觀 《寄孫莘老少監(jiān)》詩:“一出 承明 七換麾,君恩復(fù)許上彤墀?!?清 龔自珍 《己亥雜詩》之三二:“彤墀小立綴鵷鸞,金碧初陽當(dāng)畫看。”
韓愈名句,歸彭城名句。注釋由系統(tǒng)生成,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