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宋代戴復(fù)古《立春后二首》:
夕望春風(fēng)至,還經(jīng)閏月遲。
梅花丈人行,柳色少年時。
愛酒常無伴,吟詩近得師。
離騷變風(fēng)雅,當(dāng)效楚臣為。
注釋參考
離騷
(1).遭遇憂患?!妒酚洝でZ生列傳》:“離騷者,猶離憂也…… 屈平 之作《離騷》,蓋自怨生也。” 宋 吳曾 《能改齋漫錄·類對》:“ 劉斯立 跂 , 莘老丞相 長子,賢而能文。 建中jing{1-1}國 間,丞相追復(fù), 斯立 以啟謝諸公云:‘晚歲離騷,旋招魂於異域;平生精爽,猶見夢於故人?!?/p>
(2).離別的愁思。語本《楚辭·離騷》 漢 王逸 注:“離,別也;騷,愁也;經(jīng),徑也。言己放逐離別,中心愁思,猶陳直徑,以風(fēng)諫君也?!?唐 岑參 《送趙侍御歸上都》詩:“帝城誰不戀,回望動離騷?!?宋 方岳 《齊天樂·和楚客賦蘆》詞:“天豈無情,離騷點點送歸客。”
(3).牢騷?!侗笔贰と辶謧髡摗罚骸?孝籍 徒離騷其文,尚何救也?!?宋 蘇轍 《次韻子瞻見寄》:“ 賈生 作傳無封事, 屈平 憂世多離騷?!?/p>
(4).文體之一種。 宋 魏慶之 《詩人玉屑·詩體上》:“風(fēng)雅頌既亡,一變而為離騷,再變而為 西漢 五言,三變而為歌行雜體,四變而為 沉 宋 律詩?!?/p>
(5).泛指詞賦、詩文。 清 杭世駿 《<東城雜記>序》:“斯誠離騷之博徒,藝苑之別子矣?!?/p>
(6).曲名。 元 耶律楚材 《夜坐彈離騷》:“一曲《離騷》一椀茶,箇中真味更何加。” 游國恩 《楚辭概論·楚辭的名稱》:“﹝《離騷》﹞這個名詞的解釋,也不是 楚 言,也不是離憂,也不是遭憂和別愁,更不是明擾,乃是 楚 國當(dāng)時一種曲名。按《大招》云:‘ 楚 《勞商》只?!?王逸 曰:‘曲名也。’按‘勞商’與‘離騷’為雙聲字,古音‘勞’在‘宵’部,‘商’在‘陽’部,‘離’在‘歌’部,‘騷’在‘幽’部?!琛?、‘陽’‘幽’,并以旁紐通轉(zhuǎn),故‘勞’即‘離’,‘商’即‘騷’,然則‘勞商’與‘離騷’,原來是一物而異其名罷了?!x騷’之為 楚 曲,猶后世‘齊驅(qū)’‘吳趨’之類。 王逸 不知‘勞商’即‘離騷’之轉(zhuǎn)音,故以為另一曲名,正如他不知《大招》的‘鮮卑’與《招魂》的‘犀比’是一件東西一樣?!?/p>
變風(fēng)
(1).指《詩經(jīng)》“國風(fēng)”中 邶 至 豳 等十三國的作品。《詩大序》:“至于王道衰,禮儀廢,政教失,國異政,家殊俗,而變風(fēng)變雅作矣?!薄对姟ぺL(fēng)·柏舟詁訓(xùn)傳》 唐 陸德明 題解:“從此訖《豳·七月》,十三國并變風(fēng)也?!?清 馬瑞辰 《毛詩傳箋通釋·風(fēng)雅正變說》:“變化下之名為刺上之什,變乎風(fēng)之正體,是謂變風(fēng)?!眳⒁姟?正風(fēng) ”。
(2).謂改變、摧弱鄙俚的詩風(fēng),恢復(fù)《詩經(jīng)》的傳統(tǒng)。 宋 蘇頌 《<小畜集>序》:“竊謂文章末流,由 唐 季涉 五代 ,氣格摧弱,淪于鄙俚。國初屢有作者,留意變風(fēng),而習(xí)尚難侈,未能復(fù)雅。”
(3).泛指民歌。 元 張宇 《采蓮》詩:“隔岸誰家貴公子,調(diào)笑新詞歌艷體, 吳 儂變風(fēng)有如此,誰念採蘋供祭禮?”
楚臣
指 屈原 。 南朝 梁 鍾嶸 《詩品·總論》:“ 楚 臣去境, 漢 妾辭宮?!?唐 李白 《贈崔秋浦》詩之三:“應(yīng)念 金門 客,投 沙 弔 楚 臣?!?王琦 注:“ 屈原 , 楚 賢臣也。” 宋 蘇軾 《次韻曹子方龍山真覺院瑞香花》詩:“紉為 楚 臣佩,散落天女襟?!?清 龔自珍 《辨仙行》:“ 周任 史佚 來斌斌,配食 漆吏 與 楚 臣;六藝但許《莊》《騷》鄰,芳香惻悱懷義仁?!?/p>
戴復(fù)古名句,立春后二首名句。注釋由系統(tǒng)生成,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