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宋代范成大《西山有單鵠行》:
西江有單鵠,托身萬里云。
猥為稻粱謀,墮此鷗鷺群。
朝游楓葉杪,暮宿蘆花根。
懷安浦漵暖,忘記云海寬。
忽有孤征鴻,驚飛落江濱。
眼明見黃鵠,邂逅傾情真。
羽毛雖不同,意氣頗相親。
言鵠有六翮,何不高飛翾?水鳥不足群,朝暮徒嘲喧。
相將乘風去,一上盤秋旻。
渴飲顥露滋,饑吸晴霞暾。
方知翅翎俊,可以凌埃塵。
東風昨解凍,春光暖如薰。
陽鳥當北鄉(xiāng),行止儵已分。
儻欲相逐去,關(guān)山隔吳秦。
兩鳥竟分飛,鳴聲動行人。
豈不有歲晚,鴻當復來賓。
但愁山海闊,岐路多糾紛。
復來失故道,那得相知聞。
鴻歸有儔侶,鵠住長悲辛。
注釋參考
山海
(1).山與海?!妒酚洝峭蹂袀髡摗罚骸癌z 吳王 ﹞能薄賦歛,使其眾,以擅山海利?!?晉 盧諶 《贈劉琨》詩:“每憑山海,庶覿高深?!?宋 曾鞏 《管榷》:“自此山海之入,征榷之筭,古禁之尚疏者皆密焉?!?清 納蘭性德 《一絡索·長城》詞:“山海幾經(jīng)翻覆,女墻斜矗。看來費盡 祖龍 心,畢竟為誰家筑?!?/p>
(2).喻指荒遠偏僻之處。 晉 袁宏 《后漢紀·獻帝紀四》:“且兵革之興,外患眾矣, 微 將遠蹈山海,以求免乎!” 微 , 袁微 ,《三國志·魏志·袁渙傳》作“袁徽”。《南史·隱逸傳上·漁父》:“僕山??袢?,不達世務,未辨賤貧,無論榮貴?!?唐 元結(jié) 《系樂府·古遺嘆》:“嗟嗟山???,全獨竟何辭?!?/p>
(3).比喻高深、繁多或重大。 北齊 顏之推 《顏氏家訓·歸心》:“一披法服,已墮僧數(shù)……比諸白衣,猶不啻山海也。” 王利器 集解引 盧文弨 曰:“山海以喻比流輩為高深也?!薄吨軙x蕩公護傳》:“假汝貴極三公,富過山海?!?元 無名氏 《陳州糶米》第二折:“我和那權(quán)豪每結(jié)下些山海也似寃讐?!?/p>
(4).指山珍海味。 清 魏源 《默觚下·治篇十四》:“飢渴已慰而求甘旨,甘旨不已而錯山海,于是飽腹之本意亡?!?/p>
岐路
(1).岔路?!读凶印ふf符》:“ 楊子 之鄰人亡羊,既率其黨,又請 楊氏 之豎追之。 楊子 曰:‘嘻!亡一羊,何追者之眾?’鄰人曰:‘多岐路?!?三國 魏 曹植 《美女篇》詩:“美女妖且閑,採桑岐路間?!?明 沉鯨 《雙珠記·僧榻傳音》:“事參商,心悒怏,岐路多亡羊?!薄度辶滞馐贰返谝换兀骸叭松媳倍噌?,將相神仙,也要凡人做?!?/p>
(2).指離別分手處。 北齊 顏之推 《顏氏家訓·風操》:“別易會難,古人所重; 江 南餞道,下泣言離……北間風俗,不屑此事,岐路言離,歡笑分首?!?唐 王勃 《杜少府之任蜀州》詩:“海內(nèi)存知己,天涯若比鄰。無為在岐路,兒女共沾巾。”
(3).比喻官場中險易難測的前途。《后漢書·鄧彪等傳論》:“統(tǒng)之,方軌易因,險涂難御。故昔人明慎於所受之分,遲遲於岐路之間也?!?唐 元稹 《酬樂天得微之詩知通州事因成》詩之三:“滿身沙蝨無防處,獨腳山魈不奈何。甘受鬼神侵骨髓,常憂岐路處風波?!?/p>
(4).不正當?shù)耐緩健?唐 張固 《幽閑鼓吹》:“ 德裕 為兵部尚書,自得岐路,必當大拜, 宗閔 多方阻之未效?!?/p>
(5).即岐路人。江湖藝人。 明 朱有燉 《半夜朝元》第一折:“便休將財物逞,則俺這潑岐路恩情似畫餅。”
糾紛
糾紛 (jiūfēn) 爭執(zhí)不下的事情 dispute 排解糾紛 不易解決的問題 knot 一個充滿法律糾紛的問題范成大名句,西山有單鵠行名句。注釋由系統(tǒng)生成,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