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唐代杜荀鶴《旅中臥病》:
秋來誰料病相縈,枕上心猶算去程。
風(fēng)射破窗燈易滅,月穿疏屋夢(mèng)難成。
故園何啻三千里,新雁才聞一兩聲。
我自與人無舊分,非干人與我無情。
注釋參考
故園
故園 (gùyuán) 對(duì)往日家園的稱呼 home town 別夢(mèng)依稀咒浙川,故園三十二年前。——mao{1~1}澤{1*1}東《七律·到韶山》何啻
亦作“ 何翅 ”。猶何止,豈只。 唐 李山甫 《古石硯》詩(shī):“波浪因文起,塵埃為廢侵。憑君更研究,何啻直千金!” 宋 葉適 《<黃子耕文集>序》:“不若刻二書 巾山 之上,使讀之者識(shí)趣增長(zhǎng),后生及知古人源流,教思無窮,視今惠利何翅千百!” 清 魏源 《圣武記》卷七:“其氛焰所及,視 乾隆 時(shí),何啻十倍!”
千里
千里 (qiānlǐ) 指千里馬 the winged steed 先王之千里。——《呂氏春秋·察今》一兩
(1).計(jì)量單位。古以二十四銖為一兩,十六兩為一斤。今以一斤的十分之一為一兩,一兩為十錢?!痘茨献印ぬ煳挠?xùn)》:“十二銖而當(dāng)半兩,衡有左右,因倍之,故二十四銖為一兩?!?漢 劉向 《說苑·辨物》:“十六黍?yàn)橐欢梗篂橐汇?,二十四銖重一兩,十六兩為一斤?!薄端问贰ぢ蓺v志一》:“一兩者,合二十四銖為二千四百黍之重?!?/p>
(2).古代布帛,以古尺二丈為一端,二端為一兩?!蹲髠鳌ふ压辍贰耙詭佩\二兩,縛一如瑱,適 齊 師” 晉 杜預(yù) 注:“二丈為一端,二端為一兩,匹也?!薄吨芏Y·地官·媒氏》“凡嫁子娶妻,入幣純帛,無過五兩” 唐 賈公彥 疏:“古者二端相向卷之,共為一兩?!?/p>
(3).猶一雙。 明 劉績(jī) 《憶原上人》詩(shī):“一兩棕鞋八尺藤, 廣陵 行徧又 金陵 ?!?/p>
(4).指少數(shù)。《三國(guó)志·魏志·華佗傳》:“若當(dāng)灸,不過一兩處,每處不過七八壯,病亦應(yīng)除?!薄稌x書·紀(jì)瞻傳》:“然失之者億萬,得之者一兩耳?!薄都t樓夢(mèng)》第九回:“誰敢望‘請(qǐng)’,只求聽一兩句話就有了。” 老舍 《正紅旗下》二:“母親是不喜歡算計(jì)一兩文錢的人。”
一輛。《史記·貨殖列傳》“牛車千兩” 唐 張守節(jié) 正義:“車一乘為一兩。”
杜荀鶴名句,旅中臥病名句。注釋由系統(tǒng)生成,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