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以非種種,今當不收收
出自宋代毛滂《廣鑒大師觀上人為靈芝數(shù)百眾故乞從檀施乞米》:
靈芝有良田,歲比萬戶侯。
平生有力耕,以德作耡耰。
不許倉箱豐,但知缽盂秋。
木魚一呼飯,千屐如水流。
靈芝道亦然,飽汝即罷休。
但憂汝易飽,未飽非所憂。
后生真可畏,見此觀此丘。
昔常為我民,今乃從我游。
得道於靈芝,胸中羅珍羞。
豈特求自飽,將副餒者求。
裹缽忽何之,西風送輕舟。
處處靈芝田,多稼如云浮。
初以非種種,今當不收收。
誰施復誰乞,大塊同一漚。
姑且置是事,吾言亦謬悠。
羨觀一身輕,翛然逐飛鷗。
注釋參考
非種
語出《史記·齊悼惠王世家》:“深耕穊種,立苗欲疏;非其種者,鉏而去之。”原指植物的異株、劣種。后用以指異民族,含有鄙意。 劉師培 《<新方言>后序一》:“昔 歐洲 希 ( 希臘 ) 意 ( 意大利 )諸國,受制非種,故老遺民,保持舊語,而思古之念沛然以生?!?/p>
毛滂名句,廣鑒大師觀上人為靈芝數(shù)百眾故乞從檀施乞米名句。注釋由系統(tǒng)生成,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