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宋代張耒《夏日雜感四首》:
我前十日至,柳葉不蔽日。
我后十日來,芳條如紺室。
枝間有好鳥,鳴和若琴瑟。
渠渠哺其雛,啄我園中實。
梢梢筍成竹,濯濯草過尺。
心驚歲已半,念此日月疾。
朝來數葉墮,盛夏有萎色。
悲哉一陰生,長養(yǎng)從此極。
注釋參考
鳴和
鳴聲諧和的車鈴。《文選·陸機<前緩歌聲>》:“羽旗棲瓊鑾,玉衡吐鳴和?!?李善 注:“ 鄭玄 《周禮》注曰:‘鑾、和,皆以金為鈴也?!?應劭 《漢書》注曰:‘鑾在軾,和在衡。’”
鳴聲應和。 明 趙于禮 《溉園記·中秋燒香》:“怎能得玉斧伐為柯,怎能得簫鳳共鳴和?!?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三生》:“方將施刑, 興 不滿志,戛然大號;兩墀諸鬼,萬聲鳴和。”
琴瑟
琴瑟 (qínsè) 比喻夫妻感情和睦 be on friendly terms 窈窕涉女,琴瑟友之。——《詩·周南·關雎》 妻子好合,如鼓琴瑟。——《詩·小雅·常棣》張耒名句,夏日雜感四首名句。注釋由系統(tǒng)生成,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