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身豈比浮游輩,蜀地重來治凋瘵
出自宋代張詠《二月二日游寶歷寺馬上作》:
春游千萬家,美女顏如花。
三三兩兩映花立,飄飖盡似乘煙霞。
我身豈比浮游輩,蜀地重來治凋瘵。
見人非理即傷嗟,見人歡樂生慈愛。
共間歌管媚春陽,花外行人欲斷腸。
更覺花心妒蘭麝,風(fēng)來繞郭聞輕香。
昔賢孜孜戒驕?zhǔn)?,猖狂不是風(fēng)流樣。
但使家肥存禮讓,歲歲春光好游賞。
注釋參考
我身
我自己;我這個人。 唐 韓愈 《贈張籍》詩:“我身蹈 丘 軻 ,爵位不早綰?!?唐 白居易 《我身》詩:“我身何所似,似彼孤生蓬?!?/p>
浮游
浮游 (fúyóu) 在水面上漂浮移動 swim 浮游生物 漫游 roam地重
地利富厚。《管子·侈靡》:“地重人載,毀敝而養(yǎng)不足,事末作而民興之,是以下名而上實也。”《史記·貨殖列傳》:“ 關(guān)中 自 汧 雍 以東至 河 華 ,膏壤沃野千里……故其民猶有先王之遺風(fēng),好稼穡,殖五穀,地重,重為邪?!?張守節(jié) 正義:“言 關(guān)中 地重厚,民亦重難不為xie{1|1}惡?!?/p>
凋瘵
(1).衰敗;困乏。 唐 王勃 《廣州寶莊嚴(yán)寺舍利塔碑》:“昔者萬人疾疫, 神農(nóng) 鞭草而救之;四維凋瘵, 夏禹 刊木以除之。” 宋 李綱 《與右相條具事宜札子》:“適當(dāng)早暵之餘,財用匱乏,民力凋瘵,不取於民,則調(diào)度不足,取之過甚,則人心驚疑。”《明史·忠義傳六·陳美》:“兵燹之餘,民生凋瘵?!?梁啟超 《為國會期間問題敬告國人敬告農(nóng)民》:“失今不為,更閲數(shù)年,則老弱轉(zhuǎn)溝壑,壯者散四方,凋瘵而不可復(fù),雖有善者,無能為矣!”
(2).指困窮之民或衰敗之象。 唐 白居易 《忠州刺史謝上表》:“下安凋瘵,上副憂勤,未死之間,斯展微効。” 宋 蘇軾 《賀提刑馬宣德啟》:“匪惟凋瘵之獲蘇,抑亦庸虛之知勉?!薄睹魇贰S福傳》:“ 永樂 初,建 北京 行部,綏輯凋瘵?!?清 唐孫華 《冬日抒懷》詩之二:“雖蠲累歲租,曾未起凋瘵?!?/p>
張詠名句,二月二日游寶歷寺馬上作名句。注釋由系統(tǒng)生成,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