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元代長筌子《滿庭芳》:
大覺光明,不須外覓,人人各有如來。
浮生迷昧,販骨走千回。
鑿?fù)胳`源法海,禪河漲、風(fēng)浪崔巍。
泥牛吼,威音嘹亮,鐵壁起云雷。
菩提。
無縫塔,林巒掩映,山色分開。
任曹溪雪滿,漏泄紅梅。
處處香嚴(yán)法界,休分別、只樹蒿萊。
真消息,孤峰頂上,石女繡莓苔。
注釋參考
無縫塔
僧死入葬,地上立一圓石作塔,沒有棱、縫、層級,故稱無縫塔。以形如卵,又稱卵塔?!段鍩魰ち娲箬b禪師旁出法嗣·南陽慧忠國師》:“師以化緣將畢,湼槃時至,乃辭 代宗 。 代宗 曰:‘師滅度后,弟子將何所記?’師曰:‘告檀越,造取一所無縫塔?!薄段鍩魰つ先付U師法嗣·靈鷲閑禪師》:“ 仰山 問:‘寂寞無言,如何視聽?’師曰:‘無縫塔前多雨水。’”
林巒
(1).樹林與峰巒。泛指山林。 南朝 齊 孔稚珪 《北山移文》:“望林巒而有失,顧草木而如喪?!?唐 王昌齡 《山行入涇州》詩:“林巒信回惑,白日落何處。” 宋 朱熹 《休庵》詩:“別嶺有精廬,林巒亦幽絶。” 明 皇甫沖 《維摩寺雨坐》詩:“林巒忽不見,但聞山澗響?!?清 汪懋麟 《送勞書升之任黔中》詩:“風(fēng)景憐殊俗,林巒想故關(guān)。”
(2).指隱居的地方。 唐 李白 《贈參寥子》詩:“長揖不受官,拂衣歸林巒。”
掩映
掩映 (yǎnyìng) 彼此遮掩,互相襯托 set off one another 云霞掩映。——清· 薛福成《觀巴黎油畫記》 明暗之掩映。——蔡元培《圖畫》 依稀掩映。——清· 林覺民《與妻書》山色
山的景色。 唐 岑參 《宿岐州北郭嚴(yán)給事別業(yè)》詩:“郭外山色溟,主人林館秋?!?宋 歐陽修 《朝中措·平山堂》詞:“平山欄檻倚晴空,山色有無中。” 葉圣陶 《從西安到蘭州》:“一會兒出了隧道,又看見窗外的天光山色?!?/p>
分開
分開 (fēnkāi) 使彼此分離、相互不合在一起或離開 separate;divide 石墻把田地分開長筌子名句,滿庭芳名句。注釋由系統(tǒng)生成,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