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宋代韓愈《送王含秀才序》:
吾少時(shí)讀《醉鄉(xiāng)記》,私怪隱居者無所累于世,而猶有是言,豈誠旨于味耶?及讀阮籍、陶潛詩,乃知彼雖偃蹇,不欲與世接,然猶未能平其心,或?yàn)槭挛锸欠窍喔邪l(fā),于是有托而逃焉者也。
若顏?zhàn)硬倨芭c簞,曾參歌聲若出金石,彼得圣人而師之,汲汲每若不可及,其于外也固不暇,尚何曲之托,而昏冥之逃耶? 吾又以為悲醉鄉(xiāng)之徒不遇也。
建中初,天子嗣位,有意貞觀、開元之丕績,在廷之臣爭言事。
當(dāng)此時(shí),醉鄉(xiāng)之后世又以直廢吾既悲醉鄉(xiāng)之文辭,而又嘉良臣之烈,思識(shí)其子孫。
今子之來見我也,無所挾,吾猶將張之;況文與行不失其世守,渾然端且厚。
惜乎吾力不能振之,而其言不見信于世也。
于其行,姑分之飲酒。
注釋參考
建中
謂建立中正之道,以為共同的準(zhǔn)則?!稌ぶ衮持a》:“王懋昭大德,建中于民,以義制事,以禮制心,垂裕后昆。” 蔡沉 集傳:“立中道於天下。中者,天下之所同有也?!薄杜f唐書·文苑傳下·劉蕡》:“朕聞古先哲王之理也,玄默無為,端拱思道……厚下以立本,推誠而建中?!?/p>
子嗣
子嗣 (zǐsì) 兒子。指傳宗接代的人 son;male offspring有意
有意 (yǒuyì) 故意 purposely;deliberately 有意舉行一次化裝舞會(huì) 有心思 have a mind to;be disposed to 有意幫忙貞觀
(1).謂以正道示人。貞,正,常。觀,示?!兑住だM辭下》:“天地之道,貞觀者也。” 韓康伯 注:“天地萬物莫不保其貞以全其用也?!?孔穎達(dá) 疏:“天覆地載之道以貞正得一,故其功可為物之所觀也?!?陳夢雷 淺述:“觀,示也。天地常垂象以示人,故曰貞觀。” 晉 陸機(jī) 《演連珠》之二五:“臣聞?dòng)氶湶匦?,不為巧密;倚智隱情,不足自匿。是以重光發(fā)藻,尋虛捕景;大人貞觀,探心昭忒?!?晉 陸云 《歲暮賦》:“於是 顓頊 御時(shí), 玄冥 統(tǒng)官,天廟既定,日月貞觀。”
(2).指正大的道理。《文選·班固<幽通賦>》:“朝貞觀而夕化兮,猶諠己而遺形?!?李善 注引 張晏 曰:“言朝聞大道而夕死可也?!?北周 道安 《二教論·歸宗顯本》:“余聞善齊天下者,以不齊而齊天下者也。何須夷岳實(shí)淵,然后方平,續(xù)鳧截鶴,於焉始等:此蓋狷夫之野議,豈達(dá)士之貞觀?!?/p>
(3).澄清天下,恢宏正道?!逗鬂h書·黨錮傳·李膺》:“以為天子當(dāng)貞觀二五,利見大人,不謂夷之初旦,明而未融,虹蜺揚(yáng)煇,棄和取同。” 唐 李華 《含元殿賦》:“王臨於朝,天地貞觀?!?/p>
(4).指澄清天下,恢宏正道的職責(zé)。 章炳麟 《與龔未生書》:“然曩時(shí)所以不去者,亦慕 宋 賢 程伯淳 言:‘一命之士,必思有以濟(jì)物。’況僕身當(dāng)貞觀,豈敢忘百姓之憂。”
(5).正可觀賞。
開元
開元 (Kāiyuán) 唐玄宗李隆基年號(hào)(713—741) kai yuan 開元天寶之際。——宋· 蘇軾《教戰(zhàn)守》丕績
大功業(yè)。《書·大禹謨》:“予懋乃德,嘉乃丕績。” 唐 顏真卿 《天下放生池碑銘》:“道冠巍巍,威深虩虩,遘茲多難,克廣不績?!?宋 宋祁 《上皇太后第二表》:“獲贊事經(jīng),亟成丕績。”
在廷
(1).《論語·鄉(xiāng)黨》:“其在宗廟朝廷,便便言,唯謹(jǐn)爾?!庇帧抖Y記·經(jīng)解》:“天子者……其在朝廷,則道仁圣禮義之序?!焙笠浴霸谕ⅰ敝赋ⅰ?清 葉廷琯 《吹網(wǎng)錄·丙丁龜鑒有所本》:“私撰於一室與入告於在廷,其勢固殊,非獨(dú)所遭有幸有不幸也。”
(2).指在朝者,即朝臣。 宋 文瑩 《玉壺清話》卷七:“橫金三紀(jì),未佩隨身之魚;賜帶萬釘,改觀在廷之目?!?/p>
爭言
爭辯;爭吵。《史記·范雎蔡澤列傳》:“ 昭王 至,聞其( 范雎 )與宦者爭言,遂延迎?!薄稘h書·灌夫傳》:“今人毀君,君亦毀之,譬如賈豎女子爭言,何其無大體也!” 明 沉德符 《野獲編·府縣·劉際明太守》:“有一別駕起明經(jīng)者,偶以酒令與 高相 爭言,遂各出揭相攻?!?/p>
韓愈名句,送王含秀才序名句。注釋由系統(tǒng)生成,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