待罪諫垣無補報,惟輸樸直體蕃宣
出自宋代黃棆《元日待漏院會宰執(zhí)詩》:
喜陪仙仗禁門前,餞臘賓春啟玳筵。
其聽金雞報新歲,忽聞玉漏惜殘年。
故鄉(xiāng)此去三千里,丹扆相違咫尺天。
待罪諫垣無補報,惟輸樸直體蕃宣。
注釋參考
待罪
待罪 (dàizuì) hold a post 舊時官吏常怕因失職而獲罪,使以待罪為自己供職的謙詞 臣無功竊寵,待罪河東。(當時季布任河東守。)——《史記·季布傳》 等候治罪 wait for punshment 待罪于朝?!睹魇贰ずH饌鳌?h3>諫垣指諫官官署。 唐 權德輿 《酬南園新亭宴會琚新第慰慶之作時任賓客》詩:“予壻信時英,諫垣金玉聲?!?宋 歐陽修 《謝知制誥啟》:“代yan{1-1}禁掖,已愧才難,兼職諫垣,猶當責重。” 清 陳康祺 《郎潛紀聞》卷一:“以余所聞, 嘉 道 之間, 蘇廷魁 、 陳慶鏞 、 朱琦 為諫垣三直?!?/p>
補報
(1) [present a supplementary]∶事后報告和續(xù)報
補報調查結果
(2) [repay sb.'s kindness]∶報答別人的好意、幫助、好處
詳細解釋(1).報答。 漢 蔡邕 《讓尚書乞在閑冗表》:“三月之中,充歷三臺,光榮顯著,非臣愚蔽不才,所當盜竊;非臣碎首糜軀,所能補報?!薄端疂G傳》第八二回:“ 吳用 等再拜稱謝道:‘……眾弟兄刻骨銘心,難以補報?!薄独蠚堄斡浝m(xù)集遺稿》第四回:“并説 華云 已經(jīng)親口允許什么都不要,若是師父肯成就,將來補報的日子長呢。”
(2).猶增補。 元 鄭光祖 《智勇定齊》第四折:“想當日頻採桑園,躬收蠶繭,把家私補報?!?/p>
樸直
樸直 (pǔzhí) 樸實直率 honest and straightforward 語言樸直蕃宣
即藩垣。蕃,通“ 藩 ”。宣,通“ 垣 ”。本指藩籬與垣墻。引申為藩屏護衛(wèi)。語本《詩·大雅·崧高》:“四國于蕃,四方于宣。” 宋 曾鞏 《襄州與交代孫頎啟》:“方圖間燕之宜,自請蕃宣之便?!?宋 陸游 《上陳安撫啟》:“久以臺省之英,出試蕃宣之績?!?明 宋濂 《浙東行省右丞李公武功記》:“于時右丞 李公 ,實以上之懿親,總受蕃宣之寄,而兼命參知政事?!?/p>
黃棆名句,元日待漏院會宰執(zhí)詩名句。注釋由系統(tǒng)生成,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