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警動,這無形無影,嬰姹綢繆
出自元代馬鈺《滿庭芳 贈吳知綱先生》:
外功外行,作福因由。
不如身內(nèi)真修。
調(diào)養(yǎng)真鉛真汞,上下交流。
山前金龍嬉戲,大海中、玉虎遨游。
便警動,這無形無影,嬰姹綢繆。
走上靈臺對舞,更不須啟口,恣意歌謳。
爛飲刀圭醉臥,寶藏瓊樓。
結(jié)成胎仙踴躍,引青鸞、穩(wěn)駕神舟。
歸蓬島,有金童邀赴瀛洲。
注釋參考
警動
驚動;震動。警,通“ 驚 ”?!妒酚洝芬懔袀鳌罚骸白饘?樂毅 以警動於 燕 齊 ?!?宋 何薳 《春渚紀聞·罵胥詩對》:“ 福唐 張道人 ,多與人言偈,語人禍福如 徐神公 言《法華》,既過無不神驗者,然亦時有戲劇警動小人者。”
無形無影
(1).不見形跡;完全消失?!段饔斡洝返谑呕兀骸罢h聲去,就無形無影的?!?郭沫若 《橄欖·<行路難>下篇四》:“他要走的心事消滅得無形無影了。”亦作“ 無影無形 ”。 元 楊暹 《劉行首》第一折:“我度你個無影無形鬼魂?!薄剁R花緣》第八一回:“我想這個‘偷’字,無非盜竊之意,倒還易猜;第‘香’為無影無形之物,卻令人難想?!?/p>
(2).以形容虛構(gòu)的事物。 清 李漁 《閑情偶寄·詞曲上·結(jié)構(gòu)》:“傳奇所用之事,或古或今,有虛有實,隨人拈取……虛者,空中樓閣,隨意構(gòu)成,無影無形之謂也?!?/p>成語解釋①不見形跡;完全消失。②形容虛構(gòu)的事物。無形無影出處明·無名氏《破風詩》第三折:“無形無影透人懷,四季能吹萬物開。”使用例句郭沫若《行路難》:“他要走的心事消滅得
綢繆
綢繆 (chóumóu) 緊密纏縛 bind tightly 綢繆束薪?!对姟ぬ骑L·綢繆》 chan{1|1}綿;情意深厚 be sentimentally attached 發(fā)函伸紙,是何文采之巨麗,而慰喻之綢繆乎!——吳質(zhì)《答東阿王書》 綢繆之旨,有同骨肉。——盧湛《贈劉琨一首并書》馬鈺名句,滿庭芳 贈吳知綱先生名句。注釋由系統(tǒng)生成,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