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唐代齊己《寄倪署郎中》:
風雨冥冥春闇移,紅殘綠滿海棠枝。
帝鄉(xiāng)久別江鄉(xiāng)住,椿筍何如櫻筍時。
海內擅名君作賦,林間外學我為詩。
近聞南國升南省,應笑無機老病師。
注釋參考
海內
海內 (hǎinèi) 古人認為我國疆土四面為海所環(huán)抱,因而稱國境以內為海內 within the four seas;throughout the country 海內之地。——《孟子·梁惠王上》 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唐· 王勃《杜少府之任蜀州》 海內大亂?!顿Y治通鑒》擅名
(1).僭越名分。《韓非子·外儲說右下》:“入 齊 則獨聞 淖齒 而不聞 齊王 ,入 趙 則獨聞 李兌 而不聞 趙王 。故曰:人主不操術,則威勢輕而臣擅名。” 漢 董仲舒 《春秋繁露·竹林》:“司馬 子反 為其君使,廢君命,與敵情,從其所請,與 宋 平,是內專政而外擅名也。專政則輕君,擅名則不臣?!?/p>
(2).享有名聲?!蛾套哟呵铩柹纤摹罚骸笆巧溪毶妹?,而利下流也?!?唐 錢起 《送陸贄擢第還蘇州》詩:“鄉(xiāng)路歸何早, 云間 喜擅名。”《二刻拍案驚奇》卷二:“ 妙觀 道:‘奴家偶以小藝擅名國中,不想遇著高手。’”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談·談藝二·杜律細》:“ 蕪湖 蕭尺木 云從 ,以畫擅名 江 左。”
外學
(1).指太學以外的學校。《宋史·哲宗紀一》:“詔 大寧郡王 以下出就外學?!薄独m(xù)資治通鑒·宋徽宗崇寧元年》:“甲戌,詔天下興學貢士,建外學於國南?!?/p>
(2). 東漢 儒生以“六經”為外學?!顿Y治通鑒·漢順帝永和二年》:“ 扶風 田弱 薦同郡 法真 博通內、外學,隱居不仕,宜加袞職?!?胡三省 注:“ 東都 諸儒以‘七緯’為內學,‘六經’為外學?!?/p>
(3).佛教指佛經以外的典籍為外學。 唐 鮑溶 《送僧東游》詩:“風流 東晉 后,外學入僧家。獨唱 郢中 雪,還游天際霞?!?宋 王禹偁 《左街僧錄通惠大師文集序》:“釋子謂佛書為內典,調儒書為外學?!薄端膸烊珪喢髂夸洝ぜ克摹ぃ剂镣饧舅木怼罚骸?宋 釋 道璨 撰。以別有語録,故名外集。 釋 氏以佛典為內學,以儒書為外學也?!眳⒁姟?內學 ”。
齊己名句,寄倪署郎中名句。注釋由系統(tǒng)生成,僅供參考